第一章三国演义研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节目录 绪 论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 第三章: 明代诗文 第四章: 明代戏曲 第五章: 汤显祖 第六章: 《西游记》 第七章: 《 金瓶梅》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九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 明代文学的发展 一、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读者群的形成,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二、审美趣味的转变与文学的商业化倾向。 审美趣味 --世俗化 文学创作 --商品化 使明代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创作呈现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一、左派王学及对文学的影响。 1、使明代中后期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呈现出异端色彩和世俗化的倾向; 2、文学理论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李贽“童心说”,公安派的文论主张,唐顺之后期文论的转化,徐渭的戏曲“本色”理论等等。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二、俗文学的繁荣及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融合: 长篇小说:“四大奇书”; 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戏曲传奇:戏剧家汤显祖;戏剧题材的广泛,艺术流派众多 ;戏曲形式演进;表现手法丰富;戏曲理论发展;戏曲作品大量刊行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明代文学在较广泛和深入的俗与雅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在: 1、诗文的通俗化倾向; 2、文言小说的话本化倾向; 3、文人对民歌、笑话的加工和整理; 4、戏文转向“雅部”; 5、通俗小说越来越趋于雅化; 6、雅、俗兼顾的作者群的出现。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三、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表现: 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往往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 2、清晰地认识文学“虚”与“实”的关系,改变明代以前的文学理论,重在诚、真、信、实,反对浮、夸、虚、幻的看法,逐渐认识在文学创作中艺术虚构的重要性,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3、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在戏曲、小说人物塑造中性格刻画的重要性;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大张旗鼓地提倡语言的通俗化,推动了俗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四、文学群体与文学论争 诗文: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 、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 戏曲:临川派、吴江派 文人集团和不同流派之间的论争的特点: 1、他们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 2、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一、章回小说的概念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是明清以来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 演化而成的长篇小说的样式,这类小说一 般分为若干回,每回算一章,叙述一段或 两段故事情节,每回的回目标明这一章的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曾与群臣在曲水观看“水饰”,其中有“曹瞒浴谯水击水蛟”、“魏文帝兴师,临河不济”、“刘备乘马渡檀溪”等。 李商隐《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宋瓦肆勾栏里“说三分”成了评话中的专门行当 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全相三国志评话》,达8万多字。 元曲中有关三国故事的约60种,剧目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三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博望烧屯》等。 四、作者与版本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版本:《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上的三国故事编撰而成书的。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刻本,24卷,240则,未分卷,保留了平话痕迹。以后的新刊本出于此。此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