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及其主要领域
1.1 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
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2) 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1953,DNA双螺旋发现;
1961~1966,遗传密码破译;
1972 ~1974 ,重组DNA技术建立。
一般认为,1972 年DNA重组技术的建立,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
现代生物技术(Modern Biotechnology):即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又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系列技术。
1.2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领域
通常包括:
1)基因工程
2)细胞工程
3)酶工程
4)发酵工
5)蛋白质工程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其他“工程”发展。
根据应用领域或技术目的不同,现代生物技术又可分为:
1)农业生物技术: 动物、植物、微生物;
2)医药生物技术;
3)工业生物技术;
4)环境生物技术;
5)海洋生物技术等。
1.3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1)各国概况:略。
2)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三次浪潮:了解。
3)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未来几年,我国重点领域:
医药、农业、环境生物技术;
基础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
2、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是指对植物的性状(产量、品质、抗性等)进行设计和遗传改造,或利用植物生产次生代谢物质和药物等产品的技术。
包括: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植物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
2.1、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1)植物组培的奠基和发展
1902,德国 Haberlandt,预言植物细胞全能性。
1958,Reinert和Steward ,胡萝卜根韧皮部愈伤诱导出体胚,再生植株,证实细胞的全能性。
20世纪60~80年代,脱毒快繁、花药/花粉培养、次生代谢物生产、体细胞诱变与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种植资源保存等研究热。
我国组培世界领先。
2)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
1972:体外重组DNA分子成功。
1983,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
1996,转基因作物投入商品化生产,此后稳定发展。
至2006,200多种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有些投入商品化生产。
3)分子标记的发展
第一代:1980s,基于核酸分子杂交,如RFLP。
第二代,1990s,基于PCR或限制酶切+PCR,
如RAPD、AFLP、SSR、ISSR、 SCAR、STS等。
第三代,近年来,基于DNA测序,如SNP和EST等。
2. 2 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
1)作物育种。
2)脱毒与快繁。
3)有用物质的生产。
4)种质资源保存与交换。
5)理论研究。
3. 转基因作物(GMC)的发展概况
3.1 转基因改良的性状
第一代:抗病、抗虫、抗除草剂。
第二代:改良品质、增加营养、并有医疗保健功能;抗逆和雄性不育作物。
3.2 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
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还有油菜、水稻、苜蓿、番茄、马铃薯、西葫芦、杨树、烟草、辣椒、白菜、香蕉、木瓜、亚麻和康乃馨等。
3.3 转基因作物的覆盖率:略。
3.4 商业化种植的国家
2009年25个,前六位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和中国。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于发达国家。
3.5 国内现状
转基因植物研究始于1980`s初。
1993,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进入大田试验;
2002以来,批准商品化种植的有抗虫棉花、耐储/抗病毒番茄、抗病毒甜椒、改变花色的矮牵牛、抗虫杨树和抗病毒番木瓜。
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
4. 植物生物技术的问题与展望
4.1 问题
1)安全性问题:
生物安全性:转基因发生漂移,产生 “超级杂草” 、破坏当地野生种遗传结构、次生害虫频发、农药用量加大、环境污染等。
食品安全性:Bt毒蛋白、过敏原、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等。
4.2 展望
农业是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
生物技术可拓展和创新农业功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但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农业技术,后者在农业生产中仍将发挥主导作用。
思考题:
生物技术的概念内容。
植物生物技术的内容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条件与操作技术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表达
1.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在离体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进行培养,使其生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