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户流亡成因.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民户流亡成因

唐代民户流亡的成因 摘要:唐的民户流亡对唐代的政治、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唐的民户流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引起民户流亡的诸多因素之,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通过这个角度来分析也有利于深化对民户流亡产生的认识。如赋役繁重、官僚腐败、土地兼并等以上弊端共同造成了民户负担的日益加重,农业生产条件不断被破坏,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民户流亡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永隆二年(681年),“河南河北大水,许遭水处往江淮就食【】。”永淳元年(682年),国中大饥,蒲、同等州没徙家口并逐粮,饥馁相仍,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开元十五年(727年)“八月,涧、谷溢,毁渑池县。”同月八日,“渑池县夜有暴雨,涧水、灞水暴溢,杀百家【】。”通过以上的的史料记载,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每每一遇大水,轻则漂溺百家,重则毁县伤城,如果此时政府的救济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诸如卖男鬻女这些有违人性的事情的发生。 当然除了水灾可以无情地夺走农民手里的土地之外,旱灾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前面已经提到,全唐一代,共历二十三帝二百八十九年历史,共发生旱灾125次,这比水灾还多,足见其对唐代政治经济生活影响之甚。唐代最早有关旱灾的记载始于武德三年(621年),终于光化三年(902年),因其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大,而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因此,对于民户流亡问题的发生也最直接。据陈国生《唐代自然灾害初步研究》的总结,唐代“干旱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淮南、关内、江南及河南、河北、河东诸道,用今天的地理概念来说,集中在今黄淮海干旱区和长江流域干旱区”。从此,可见其受灾面积之广,危害之深。因为黄淮海地区是唐代的经济中心,人口大多分布于此,如若这些区域一受旱灾可见其对整个唐朝的打击有多大。 除了水旱灾害对民户流亡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影响之外,生物灾害也是促成农民大量流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所要谈及的生物灾害主要是指蝗虫灾害,因为蝗虫飞过,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草木不剩。可见其破坏力之大,农民幸幸苦苦劳作一个春季,蝗虫一过一切化为乌有,其中之心酸谁能明白?据《唐书·五行志》中记载,蝗灾共发生35次,时间和旱灾同步,同为夏秋季节。也就是说,每每旱灾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漫天的蝗虫。旱灾已能轻易摧毁传统的小农家庭,而蝗灾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史书记载:“贞元元年,夏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孓遗,饿馑枕道,民蒸蝗,曝,扬去翅足而食之【】。”“开成三年秋,夏、幽、魏、博、郓、濮、曹、沧、齐、德、淄、青、兖、淮南、河阳、虢、陈、汝等州皆螟蝗害稼【】。”通过以上两则史料记载,我们可见蝗灾受灾面积广,危害大,庄稼在被蝗虫吃完之后,农民别无他法便只有将蝗虫“扬翅去足”蒸着来吃,如果此时政府救济不力,农民们便只有弃地而去,开始四处流亡的生涯,最后则有可能会演变成农民起义。当然,唐代民户流亡问题的产生除了上述三个自然灾害之外,还有其他的自然灾害,但上述三个原因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因为其三者之间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地理知识我们知道我国南北跨度大,而又正处于北温带,且处在大洋的西岸,夏季受到东南暖湿气流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通常会出现南涝北旱或者南旱北涝的矛盾局面。通常旱灾过后,土地干旱龟裂,土质坚硬,这正适合了蝗虫的产卵环境,因此,旱灾过后,蝗灾接踵而至。那么,农民就在这一连串的水灾旱灾蝗灾的冲击之下,迅速丧失土地和庄稼作物,从而背井离乡,寻求另外的适合生存而又没有受灾的地方。 但是必须的说明的是,民户流亡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一受灾就会产生,而是如果政府在流民问题产生之前毫无作为的话,这一问题就会犹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以农民起义的方式来宣告这个王朝的灭亡,就像唐后期一样。但是如果政府在受灾之后采取果断措施,人民又积极自救,流民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就像唐前期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内。虽然道理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也真只有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内,真正的将流民问题解决的非常完美,并且将社会上残存的流民,纳入到新王朝的建设当中。总之唐前期在受灾中坚强的走向盛世,唐后期在受灾中无奈的奔向灭亡,建设总是显得漫长而乏味,崩溃却只是一瞬。总之一句话:全唐一代,天灾相随。 二、社会环境的恶化 (一) 吏治腐败 上文对唐代民户流亡问题的产生给出了自然方面的解释和分析,可以说自然灾害是流民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那么接下来我所要分析的关于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则是民户流亡迅速蔓延的催化剂。我们说流民问题伴随着封建王朝的始终,我们知道隋朝因为炀帝暴政而亡,光岁不过20多年,而唐朝的建立正是在这样的教训下,开始了新王朝的建设。在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皇帝,均重视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其中太宗、武曌、玄宗前期的功勋最为令人击节称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