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6 再别康桥教案 语文版.docVIP

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6 再别康桥教案 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6 再别康桥教案 语文版

1 6.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的独特风格。 4.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领悟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 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 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志 2 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 二、简介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 美留学,1921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 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 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 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年3月在《时 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 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 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 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 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 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 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 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播放黄磊朗诵这首诗的录音) 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让学生找出差距,然后老师放录音《再别康桥》并 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强调以下字音 青荇() 长篙() 漫溯() 笙()箫 浮藻() 五、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前可让学生齐读诗歌) 1.就结构而言,这首诗最为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3 明确:首尾呼应。 2.请学生朗读开头和结尾两段诗,总体把握诗歌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明确:依依惜别。 3.这样的情感缘于与康桥的离别,仔细体会前后表意的不同之处。 示例: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表现了诗人对康河 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 也没有一点点喧哗,这样营造出的是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 最美丽的印象;最后用两个“悄悄”,在轻柔不舍的感情中,又抹上了淡淡哀愁 的色彩;“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 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对康桥的爱和眷恋的一种升华。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 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的情 绪最为完美地圆融于一体。 4.康桥在诗人的眼里和心里无疑是一种“至美”,那么诗人在诗中又是怎么 具体表现的,也就是说诗人借助了哪些特殊的意象营造出那种“至美”呢? 学生齐读第2~6诗节,找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 明确:金柳、青荇、清潭、星辉。 5.你喜欢哪一种意象?能否把你喜欢的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 画?(考虑到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指定各小组描述不同的意象。) 示例:第2诗节——这节诗描写了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夕阳照射 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摇,影子映在清澈的水 中,就像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学生自由描述诗中的其他意象。(描述前先让学生朗读相关的诗句) 6.这些意象,可以说有一个共同点,请加以概括。 明确:宁静而和谐。 7.融合在诗人笔下的这些意象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依恋、沉醉、欢欣。 8.面对这样的一种至美,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也是一种必然,可是 接下来的诗意却陡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想想这又是因为什么? 明确:因为此时的康河是夜色、星光、轻波,还有彩虹揉进的梦,一切是那 样的宁静而和谐,唯有“悄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