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文化名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信文化名人

阳信文化名人 1、展子虔(550—617),渤海(今山东阳信)人。隋代画家,除了工画山水、楼阁、车马外,兼擅人物、道释。与同时代著名画家董伯仁齐名。展子虔画作的题材十分广泛,展子虔曾在长安的定水寺、灵宝寺、崇圣寺,洛阳的天女寺、云花寺、龙兴寺,以及江都(扬州)的寺院画过不少壁画,是个多产的画家。后世将他与东晋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称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在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游春图》(今存于故宫博物馆)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非常完整的一幅。 2、史若虚 原名史宝玺,字尊人,1918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洋湖村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延安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九三九年六月调抗大文艺团,随总校活动于晋察冀边区与晋东南地区;一九四一年八月任文艺团指导,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在八路军前线剧团任宣传股长,从事戏剧、曲艺创作和演出直至抗战胜利。史若虚曾参加京剧《贺后骂殿》、《孔雀东南飞》、《打渔杀家》、《四朗探母》的演出。抗战期间,他创作了京剧现代戏《荡家恨》,历史剧《亡宋鉴》,歌剧《参军曲》,快板剧《放哨》,鼓词《三勇士推船渡江》、《飞夺泸定桥》、《南京狗打架》等作品。一九五○年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戏曲学校在北京成立,史若虚任教务长;一九五三年任副校长,从此他与校长田汉一起建立了新的戏曲艺术教育体制和教学体系,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较强教学能力的戏曲师资队伍;并广揽人才,先后聘请了王瑶卿、肖长华、刘喜奎、侯喜瑞、姜妙香、谭小培、程观秋、苟慧生、尚小云、郝寿臣等名师任教;他对在校任教的老一辈艺术家,谦虚尊重,事师礼,委重任;对各行当各流派的教师,一视同仁,无门户之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教育他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他和戏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了刘秀荣、杨秋玲、孙岳、张春孝、刘长瑜、李长春、叶少兰、李维康、耿其昌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此间,他还与别人合作改编过京剧《碧波潭》、《四川白毛女》、《卖水》等剧本,并参与《新白兔记》、《白蛇传》、《卖水》等剧目的唱腔设计。另外,他还发表了不少论述戏曲教育的文章。一九七八年一月恢复工作,出任中共戏校领导小组组长;同年戏校扩大建制为中国戏曲学院。一九八○年一月他被正式任命为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史若虚戏曲教育论文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后获中国戏曲学院著作一等奖。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二日,他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3、陈维信(1914.5-1990.12),字金领,号城斋、陈实,画家,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顾问。 陈维信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劳店乡张厨村,幼年爱上画画。读高小时,尤爱美术,绘画天资初露头角。1938年考入北平故宫国画研究所,同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现中央美院前身)。先学西画,后改国画系。期间,他结识了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并在周怀民、萧谦中、于非音、黄宾虹先生指导下专攻中国山水。毕业后,先后就教于济南市立一中、二中、六中,六十年代初调济南市文联,专事美术创作。先后在济南、烟台、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58与张彦青、刘鲁生等四人举办了“黄山画展”。1964年创作的《湖上收购站》和与刘鲁生合创的《曙光初照演兵场》,参加了全国美展。他以山水创作为主,亦擅花鸟。青年时期,作品清隽秀润。后期作品讲求气势,以笔重显其力,以墨浓显其厚,给人以淋漓酣畅之感。大幅山水,更是气势宏伟,表现了祖国河山之秀美,给人以艺术享受。曾参加中日联展的巨幅作品《重如泰山》即其力作之一。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泰山旭日》、《泰岱松云》等,于挥洒中见精神,厚重中见秀丽,为不可多得之佳作。 1976年6月,与吴泽浩、王本诚从井冈出发,经瑞金,渡赤水,涉川江,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用了近半年时间,重温长征路,途经十一省,行程三万余里,到达延安。一路写生千余幅。尔后几易其稿,创作出《井冈主峰》、《黄洋界》、《五岭逶迤》、《遵义春晓》等百余幅“长征组画”,先后在山东、贵州等地展出。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又将画稿重新整理,成为百幅气势磅礴、仪态万千的大型组画“长征路上”,在北京展出,其中他主笔的长18米,宽2米的长屏《万水千山》,以雄浑气势描绘了长征路的全貌。展出后全部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杨成武及解放军总政领导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四十多家国内外新闻单位选用了“长征路上”并作了报道。1984年到1985年间与宁文川等从青海龙羊峡出发,风餐露宿,走遍大河上下,一直到山东黄河入海口,行程数万里,完成了力作《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五十余幅“黄河组画”,在河南、山东等地举办“黄河画展”,并将作品捐赠给黄河委员会。 陈维信在国内美术界有很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