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推荐】2014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推荐】2014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主备:
王金平 审核:
潘春艳 校对:
郭恩龙 姓名 班级: 小组: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⑤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专断独行。
(2)含义: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3)内容
A: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B: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农业方面:农业集体化运动。
(4)特点
△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治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 经济方面:①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③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④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
(5)评价:积极: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②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1937年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③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④它扩展到亚欧一些国家后对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⑤政治上,斯大林模式在当时的形势下也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发挥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维系了政局稳定。
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执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⑤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⑥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⑦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⑧思想文化上,随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也形成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成为一股社会风潮。这种思想文化模式能够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却因过于单一而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优越性。
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 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1)背景
改革的必要性: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日益暴露;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2)内容
农业方面: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
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政治方面:开展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斗争,进行大规模的平凡冤假错案活动。
(3)结果:收效甚微。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改革随之结束。
(4)原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也不利于改革的进行。
(5)评价: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②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探索勾股定理例题与讲解 北师大版.doc
- 【推荐】2016年一建备考各科名师分析.doc
-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 【收尾精炼】2014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训练:Book 1 Unit 3 Travel journal(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教学教案】“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人教版(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doc
- 【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doc
- 【教学设计】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doc
-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doc
- 【新】计算机机房监控系统方案.doc
- 【数学】2012新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带答案.doc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孝感非遗经典艺术赏析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docx VIP
- 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乘风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心得..ppt VIP
- 班组安全管理隐患排查.pptx
- 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奋斗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甲醇燃料安全协议书.docx VIP
- 硕世-新冠产品说明书-加注册证号版.pdf VIP
- GoogleJavaStyleGuide中文版完整版.pdf VIP
- 抖音来客本地生活服务餐饮商家代运营策划方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