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台湾文学(六)台湾散文讲述.pptVIP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讲台湾文学(六)台湾散文讲述

第十一讲 台湾散文、戏剧 重点与难点 1、了解台湾散文创作概况;掌握台湾散文领域代表作家创作成就,以及代表作的创作特点。 2、台湾戏剧发展概况以及姚一伟、赖声川的戏剧创作。 第一节 台湾散文创作概述 台湾散文创作的艺术水平不亚于台湾的小说、诗歌创作。 台湾散文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从纵向发展考察,台湾散文演变有三个阶段:1945年-1959年是第一阶段;1960年-1979年是第二阶段;1980年至今是第三阶段。 一、八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 八、九十年代以来,在商品经济侵袭下,都市成为金钱游戏与色情犯罪的渊薮,农村凋敝,青年人口大量流入工业区,社会上贫富之间差异巨大,劳资冲突加剧,民主意识觉醒,党内外权力争逐激烈。 种种现状使得台湾散文发生了两极变化:有些人疏离了散文,确切地讲是疏离了文学,投入直接抗争的阵营,以笔代剑,写作政论文章;有些人倦于斗争,归隐田园,自守自己的世界,听鸟赏花,学道悟禅。 这两种趋向对散文创作及小说创作都产生了滞碍,直面人生、执着艺术的散文作家,已是寥若晨星。桑柔、龙应台、朱天心、陈列、简媜是杰出代表。 八、九十年代,有一种介于纯文学与俗文学之间的“散文”强占了文学市场。这类“散文”以轻薄短小为争取工商时代读者的利器,以文章配合插画来吸引年青人,内容轻薄漂浮,只是编织梦幻而已,这类东西发展到极致,只有三、五行的几句话。 台湾文坛现阶段的散文,引用散文家郭枫的话说,“已一片模糊了”。 第二节 台湾散文代表作家简介 一、梁实秋 1、作家简介 梁实秋(1903-1987),1949年6月底赴台湾,历任台湾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国立”编译馆馆长。 2、创作概况 梁实秋一生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台湾,他到台湾后所写的散文占他全部散文作品的十之八九,共出版散文集三十种,主要有《雅舍小品》四册、《清华八年》、《秋室杂文》、《秋室杂忆》、《实秋杂文》、《西雅图杂记》、《槐园梦忆》、《白猫王子及其他》、《雅舍散文》、《秋之颂》等,另外还有《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四十卷译著等。 3、散文内容 梁实秋散文内容涉猎甚广,除一些回忆个人家世、生平经历的散文:《我在小学》、《清华八年》、《回忆抗战时期》、《职业》、《退休》等等。之外,其他散文几乎不离“人文”二字。 一是人性视角。 梁实秋注意剖析人性的美丑善恶,他围绕“人”字做文章,写人的性格、年龄、秉性、习惯、癖好,如《懒》、《勤》、《馋》等;也写人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如《生日》、《婚礼》、《喜筵》等。 梁实秋坚持文学表现普遍的永恒的人性的观点,因此,他的散文在写人的行为、处世态度的同时,也充满了人生的哲思和处世的智慧,使得他的散文具有警世、通世、醒世的积极意义,如《升官图》、《暴发户》、《脸谱》、《奖券》、《偏方》等。他的散文具有超越时空的指导意义。 二是文化视角。 梁实秋注重研究人类的种种文化,善于广泛摄取亲身体验过的人们衣食住行及民俗民风等文化现象入文。 如写居住文化:《住一楼一底房者的悲哀》、《雅舍》等;写饮食及烟茶酒文化:《吸烟》、《饮茶》、《喝酒》等及《雅舍谈吃》中的各篇;写衣着及购销文化:《衣裳》、《制服》、《领带》、《鞋》、《包装》、《广告》等;写礼仪、伦理文化:《谈礼》、《让座》、《谦让》、《握手》、《敬老》、《商店礼貌》等。 写人情人伦文化:《想我的母亲》、《父母的爱》、《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谈徐志摩》、《忆沈从文》等等;写乡土民俗文化:《过年》、《爆竹》、《听戏》、《放风筝》、《北平年景》、《北平的街道》等等;写中西文化比较:《圆桌与筷子》等。 4、散文风格 梁实秋散文有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读书札记、杂文等多种样式,但以随笔小品为多。他称自己是“古典的头脑,浪漫的心肠”。 他的散文讲究对仗工整,音调雅洁,口语活泼,用字讲究平仄谐调,并且善于在自然散淡的书写中安排一些不规则的对偶、排比,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得散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国文味道”。 梁实秋提倡作文要言之有物、少说废话,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他写散文往往言简意赅、文笔精炼。 他在散文中还喜欢引经据典,穿插俚语、俗谚或奇闻趣事,这使得他的散文优游自在、涵蕴丰厚、幽默风趣。简约、幽默、丰盈、典雅是梁实秋散文的风格。 梁实秋散文创作的成功得力于其学贯中西、博识强记以及对人性、人情的深入体察和对人生的真切感悟,他的写作视野相当开阔,评论也很有智慧和灵光。 二、台静农 1、作家及作品简介 台静农(1902-1990)于1946年赴台,先在国立台湾编译馆任编繤,后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潜心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晚年著有《龙坡杂文》、《静农论文集》。 《龙坡杂文》荟萃了台静农在台所作的散文小品,内收有忆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