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中西双方之科学史哲来研究中小学自然科学
以中西雙方之科學史哲來研究中小學自然科學
統整教材的理論與方法 論文集(I)
目錄:
壹:緒論
貳:文獻探討
參:以中西雙方之科學史哲來統整中小學自然科學教材的理論研究 (本文部分發表在物理教育,第一卷第一期 17─24頁, 1997)
統整理論的世界觀、自然觀、本體論及認識論需要機械化約觀和有機系統觀的互補
統整理論的科學方法論需要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之互補(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邏輯與歷史的思辯綜合)
統整理論需要有實證基礎的邏輯思辯來輔助判斷和推理
統整理論的實踐(應用)需要有一以貫之,深入淺出的統整理念
科學認識論與方法論之機械化約觀和有機系統關的比較 (本文部分發表在科學教育學刊,5卷第一期 111-136頁,1997)
研究背景
由科學史看有機系統思想之發展及其與機械化約思想的比較
原始的哲學綜合時期
Miletus 學派的「本源系統觀」
Ephis學派的「本源系統觀」
Pythagoras學派的「數的系統觀」
Elea學派的「理性系統觀」
物質原子論的「原子系統觀」
逍遙學派的「綜合系統觀」
小結
中古時期的停滯階段
近代科學的分化階段
機械化約觀的發展
有機系統觀的發展
笛卡爾的「以太漩渦觀」
萊布尼茲的「單子系統觀」
康得的「知識系統觀」
黑格爾的「辯證系統觀」
法拉弟、麥克斯威爾的「場系統觀」
波茲曼的「統計系統觀」
(3)小結
4.新興的綜合化、整體化階段
一般系統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控制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信息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號散結構論協同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超循環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突變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渾沌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分形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模式概要
表一:物理學之機械化約觀與有機系統觀之理論體系的比較
小結
系統方法論概要(系統之定義及其演化過程)
突破階段
準備及潛藏階段
擴張階段
轉化階段
成熟階段
高峰階段
不穩定階段
結論與討論
系統認識論與方法論之思想體系初探 (本文部分發表在物理教育年會暨研討會論文彙刊,1996)
背景說明
前言
系統世界(自然)觀
系統認識論
系統科學觀
系統思維方式
系統的定義及性質
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
整體與部份
部份是整體的基礎,整體是部份的統一
整體大於部份之和
信息
信息是系統有序(組織)程度的定量表徵(信息就是負熵),是系統運動狀態和方式的表述和反應
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
結構與功能
同因同果
同因異果
同果異因
(4)層次(層級)
層次是系統有序結構之層級性
層次之間相互影響、緊密關連
控制與反饋
同構
現代系統論的基本源則
整體性原則
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交得
時空對稱破缺的對立統一
以協同性為主導之對立面的統一
有序性和結構性原則
有序與無序的對立統一
平衡與不平衡的對立統一
對秤性與對稱性破缺的交互運作是大自然之系統結構多樣性和複雜性的根本源因
動態性原則
對立面的互根互動與轉化是系統變化和發展的內在動力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合一
量變與質變的對立統一
層次性原則及螺旋進化原則
高中有低、低中有高、高低類屬
繁中有簡、簡中有繁、繁簡相參
斷中有續、續中有斷、斷續一體
有限過程與無限過程的對立統一
目的性原則與選擇性原則
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對立統一
以最優化來實現系統的目的性行為
自組織原則
客觀必然性與主觀目的性緊密關連,必然性與偶然性對立統一
「自成起結、自身圓滿」的因果關係
自我維護(相對獨立)與整體統一的動態平衡結構(系統樹)
自我維持和自我轉化與超越(進化)的動態相輔相成
同構性原則
系統方法論(進行步驟)
現代系統思想之邏輯思辯內涵
邏輯思辯是早期哲學家偉大的發明
近代科學對邏輯思辯的反思(邏輯悖論破壞公理化體系的內部一致性(無矛盾性))
現代科學對邏輯思辯及實證科學的反思(邏輯悖論是數學及邏輯推理中所不能絕對排除者,Godel不完備原理)
結論與討論
皮亞傑結構主義之思想體系的研究及其在中小學廣義科學教育統整理論上的應用
研究背景
合久必分、分久必和是科學發展的歷史趨勢
結構是事物(也是科學)的共性(研究任何學科的任何部份,都應以研究其結構為主)
成長中的結構理論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
建構主義與系統理論間的關係
系統認識論與方法論節要
結構概念與系統概念間的關係
結構是一個集合、一個系統、一個整體;結構分析就是系統分析。
數學「群 (group)」是各式各樣之不同結構的原型之一。
3.結構理論與系統理論的部份比較
群(代數結構之原型)的三要素
結構三要素在認知結構及思維結構上的應用
兒童認知與思維的四個階段(層次)
系統理論對結構理論的部份補充
系統理論對建構主義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