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研究 · 65 ·
转轨时期中国城 乡居民 消费行为比较研究 ①
臧旭恒 裴春霞 (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选取分省 (市、自治区)的板块统计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 动性约束假说以及动态建模方法,对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 比较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中受流动性约束者的比重要大于农村 居民,而农村居民对不确定性以及实际利率变动的反应则要比城镇居民更加敏感, 同时,其长期收入弹性系数也较城镇居民要高一些。因此,解决Ifl前的消费不振, 迫切需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 关键词 居民消费 不确定性 流动性约束 城乡比较 中图分类号 F047.3 文献标识码 A
The Consumption Study of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Transitional Period
Abstracts:Though there has been a rapid growth in china’S investment,it is still backward and slow in the increase of aggregate consumption.So it is very im— portant of changing the styl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This paper study the
consumption features of both urban consumer and rural consumer (with the com— parative method),using panal data set.We draw a conclusion,the effects of liq—
uidity constraints for urban consumer are stronger than that of liquidity constraints for rural consumer,on the contrary,rural consumer have stronger precautionary
motive than Urban consumer. Key words: Household Consumption; Uncertainty;Liquidity Co nstraints;
Co mparative Analysis
引 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中存在的最终消费率偏低的现象正在受到普遍关注,已经有越来越多
① [基金项 E1]国家社科 基金项 El“市场开放条件下消费需求扩张政策的选择与有效搭配” (项 目批准号 03BJY004)和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项目批准号:O3JB79OO17)的研究成果。
· 66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 1期
的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分析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从现有文献看,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没有针对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行为差异进行对比,他们要么是笼统地研 究总体信息,要么是单独针对城镇或者农村居民进行分析,没有进行更为科学的比较研究。 事实上,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决定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特殊性。近几年,特别是 2O 世纪9O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最终消费率的下降,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差距也日益扩 大①。改革之初的1978年,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绝对数之比为 1:1.639,1984年这一比例扩 大到 1:1.851,之后逐年下降,1990年为 1:1.287,1995年为 1:0.967,2000年达到最 低点1:0.824;同期,居民最终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占比从37.9 提高到 54.8 ,农村居 民消费占比则从 62.1%下降到 45.2 。从居民消费水平指标看,1978年城乡居民名义消费 水平之比为 1:0.341,1985年达到 1:0.433,1995年回落到 1:0.294,1999年则进一步 下降为 1:0.284。1996~200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比连年上升,从 2.49:1提 高到 3.05:1,也预示着城乡消费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居民消费问题,运用较多的就是新近兴起的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 假说。宋铮 (1999)较早地把收入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定量化,龙志和、周浩 明 (2000)以及孟昕 (2001)、孙凤 (2002)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确存在 着显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