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带 传 动 第一节 概述;;;2.啮合式带传动 啮合式带传动是靠带的齿与带轮上的齿相啮合来传递动
力的,较典型的是图9-1b所示的同步带传动。;三、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摩擦带传动有以下主要特点:1.传动具有良好的弹性,能缓冲吸振,传动平稳,噪声小;2.过载时,带会在带轮上打滑,具有过载保护作用;3.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便于安装和维护;4.带与带轮间存在弹性滑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5.带须张紧在带轮上,对轴的压力较大,传动效率低;6.不适用于高温,易燃及有腐蚀介质的场合。; 图9-3所示为普通V带的结构,由抗拉体、顶胶、底胶以
及包布组成。V带的拉力基本由抗拉体承受,其有线绳(图a)
和帘布(图b)两种结构。;; V带为无接头环形带。V带绕在带轮上产生弯曲,外层受拉
伸长,内面受压缩短,故内、外层之间必有一长度不变的中性
层,其宽度bp称为节宽(见表9-1图)。V带装在带轮上,和bp
相应的带轮直径称为基准直径dd(见表9-1图)。带轮基准直径
上的周线长度称为基准长度,用Ld表示。;表9-1 V带轮; V带轮由轮缘(用于安装V带轮的部分)、轮毂(带轮与轴
相联接的部分)、轮辐(轮缘与轮毂相联接的部分)这三部分
组成,轮缘尺寸见表9-1。根据带轮直径的大小,普通V带轮有
实心式、辐板式、孔板式、椭圆辐轮四种典型结构,参见图9-4。;b) 辐板式图9-4 V带轮的典型结构;; 带传动未运转时,由于带张紧在两带轮上,带的上、下两边都受到相同的张紧力,即初拉力F0,如图9-5a所示。; 带进入主动轮一边被进一步拉紧,拉力增大为F1,该边称
为紧边,离开主动轮的一边带的拉力降为F2,该边称为松边。
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之差为带传动的有效圆周力F。; 有效圆周力实际上等于带与带轮接触部分摩擦力的总和。
在初拉力一定的情况下,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是有限的,当
所要传递的圆周力超过该极限值时,带将在带轮上打滑。它使
带磨损加剧,从动轮转??急剧降低,甚至停止转动,失去正常
工作能力。;;二、带传动的应力分析;2. 离心力产生的离心应力
带在带轮上作圆周运动时,带本身的质量将引起离心力,由此引起的离心应力作用于带的全长 。;3.弯曲应力;表; 带在工作时的应力分布如图9-6所示。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
绕上小轮处,其值为; 带是弹性体,受力后将会产生弹性变形。由于紧边拉
力F1大于松边拉力F2,因此紧边的伸长量大于松边的伸长
量,如图9-7所示。; 当传动带的紧边在a点进入主动轮1时,带的速度和轮1的
圆周速度v1相等,但在传动带随轮1由a点旋转至b点的过程中,
带所受的拉力由F1逐渐降到F2 ,其弹性伸长量亦将逐渐减小,
这时带在带轮上必向后产生微小滑动,造成带的速度小于主动
轮的圆周速度,至b点处带速已由v1降为v2了。; 由于带两边拉力不相等致使两边弹性变形不相同,由此引
起的带与带轮间的滑动称为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它在摩擦带
传动中是不可避免的,是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的原因。; 二、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可求得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1
(见表9-3)。当实际使用条件与实验条件不相符时,应对P1
值进行修正,因此单根V带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可允许传递的功
率为 ;表9-3 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1 (摘自GB/T13575.1-92)(α1=α2=180,特定长度,载荷平稳);表9-3 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1 (摘自GB/T13575.1-92)(α1=α2=180,特定长度,载荷平稳);表9-4 i≠1时单根带的额定功率增量 (单位:kW);表9-4 i≠1时单根带的额定功率增量 (单位:kW);表9-4 i≠1时单根带的额定功率增量 (单位:kW);表9-4 i≠1时单根带的额定功率增量 (单位:kW);表9-5 小带轮包角修正因数;表9-6 V带长度系列和带长修正因数 (摘自GB/T13575.1-92);三、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2.选择带的型号;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d1,dd2 ;4.验算带速;5.确定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7.确定带的根数Z;式中,q为每米带长的质量(kg/m),查表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反常规思维设计教程范本.pptx
- 8章电控柴油机喷射系统例析.ppt
- 2014土木工程结构专题-13例析.ppt
- 反洗钱培训教程范本.pptx
-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教程范本.docx
- 方文山青花瓷赏析教程范本.pptx
- 2014西安环球贸易中心营销方案例析.ppt
- 方向与位置确定距离教程范本.pptx
- 负控终端的安装以及调试教程范本.pptx
- 2014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例析.ppt
- 氧合指数结合淋巴细胞预后.pdf
- 慢性心衰治疗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pdf
- 风湿科扶他林市场分析180619_Voltaren_2st_Strategy Report_xp_V1.6(风湿科).pptx
- 充血性心力衰竭Acute exacerbation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pdf
- 201010_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体验报告_ylt_Ver1.0.pptx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培训解读课件.pptx
- 《行政处罚法》培训解读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语文 六下第五单元学习包 大单元教学课件 .pptx
- 部编版小学语文 二下第1单元学生用书【作业设计】(马建明) (1).doc
- 部编版小学语文 五上第3单元作业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