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2课《大连丸上》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 大连丸上
【文本导读】
1935年的东北,已经被日寇蹂躏在铁蹄之下,抗战的枪林弹雨把一批爱国青年作家打出了象牙塔,他们不愿在日本人的眼皮下生活,于是被迫逃离“九·一八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东北故土。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和爱人的那段经历。
“生存的意义不是活着,活着不是苟延残喘,苟延残喘不是受人欺蒙压榨……”作家李健吾是了解萧军的,“萧军先生不苟且”。不苟且的萧军“掮起我们黑色的十字架”,“悲哀变成铁的愤恨”,“眼泪变成黑的血浆”……
【作者卡片】
萧军,原名刘鸿霖,又名刘吟飞、刘蔚林,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锦县)。1925年考入张学良在沈阳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学习法律和军事。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以投稿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人民遭受着苦难,自己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危险,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辗转到了青岛和上海。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著名的“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反映东北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名作之一。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摊开( ) ②顶撞( ) ③瞟我( )
④舷板( ) ⑤舱内( ) ⑥辣椒( )
⑦频频( ) ⑧钢链铰( ) ⑨蠕动(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近义词辨析
①询问·质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监视·检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端详·注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点拨 (1)盘问——汉奸走狗对“我”的“问讯”。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一步。
(2)搜查——汉奸对“我”携带物品的逐件搜查。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二步。
(3)写紧张过后的期冀和脱离沦陷区以后的喜悦,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2.在文章的“盘问”这一部分当中,“盘问”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目的?“我”的回答则显示了“我”的什么心态?
点拨 盘问的内容可分为去向、来处、职业、关系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亲属、证明材料等等,可谓详细。其目的就是想千方百计找出“我”的破绽,从而对“我”施以其他方式的刁难,充满着奸诈而凶狠的意味。尽管如此,从“我”的简短而有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的从容不迫,有备而来。
3.“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一种满腔的爱国之情,从哪里可体现出来?
点拨 通过“我”与汉奸走狗针锋相对的对峙体现出来。在对峙过程中,表面上看,汉奸走狗气势汹汹,横行无忌,似乎是“强者”;而“我”处处被压制,受欺凌,被百般刁难,似乎是弱者,但实际上,“我”在精神上、情感上则对汉奸走狗构成了一种“威压”之势,内心充实,无所畏惧,蔑视奸恶,从容应对。
具体体现在:①对话当中,从容镇静,对答如流,表面上被迫应付,但决不示弱乞怜,镇静、有骨气。②行动上,不卑不亢,敌人耍尽手段,自己则抱定宗旨,令汉奸无可奈何。③到达“祖国”后,则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地喷发宣泄出来。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文章真实地记述了自己与爱人当初乘“大连丸”号轮船离开东北故乡时,在船上遭受汉奸盘查刁难、险遭不测的经历,写出了沦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读”出散文有效信息,善于加工提炼定时规范训练.doc
- (山东)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 (山东)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doc
- (山东)山东省诸城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
- (山东)高中语文 第13课《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山东)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doc
- (山东)山东省枣庄四中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检测题2.doc
- (山东)高一语文《写作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doc
- 【练】人教必修4第11课《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教学资料.doc
- 【练】人教必修4第10课《短文三篇》教学资料.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5课《娘子关前》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6课《菜园小记》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8课《论快乐》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7课《渐》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9课《觅渡,觅渡,渡何处?》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高中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1课《荷塘月色》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 【语文版】高中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2课《长江三日》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最近下载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1部分:乘客和载货电梯.pdf VIP
- 合成药物工艺研究.pptx VIP
- 电气预防性试验及防雷试验工程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基于“六位一体”内部控制的创新实践.pdf VIP
-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全文).doc VIP
-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 1 B1U1.pptx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吉J2020-011:木塑复合材料景观工程构造.pdf VIP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3部分:杂物电梯.docx VIP
- 服装裁剪与制作(第三版)全书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汇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