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导学案

诵 读 欣 赏 古 诗 二 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位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李贺,字 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 代诗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称其为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人称“ 诗鬼 ”。?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 复 ,字 存古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5岁能读经史,7岁能诗文,时人称为神童。14岁随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时,家有白发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这首《别云间》便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摧(cuī )    凝(níng)   燕脂(yān)   霜重(zhòng) 提携(xié) 羁旅(jī ) 塞上(sài )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词中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塞 sài 边塞 sè 闭塞sāi 塞满? 燕 yān 燕国 yàn 燕子? 3.朗诵诗歌,完成下表。   雁门太守行 合作探究   问题一:一读诗歌,读诗韵。朗读诗歌,思考下列句子的读音、语气。 1.《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应以 慷慨激昂 的语调读。? 2.《别云间》中颈联应读出 恋恋不舍 的深情,语速要读得 平缓 ;尾联则要读出 视死如归 的气概。?   问题二:二读,解诗意。 1.读《雁门太守行》,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   示例:首联。因为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修辞,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场景。   颔联。因为这两句描绘出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2.《别云间》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联?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颈联。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离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读来实在动人心弦。   尾联。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这一结尾,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至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和凛然正气。   问题三:三读,悟诗情。 1.读《雁门太守行》,回答下列问题。 (1)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语言,描绘了紧张、惨烈而又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2)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什么气氛?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读《别云间》,体味诗情。 (1)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他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2)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而又视死如归。 (3)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示例: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问题四: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别云间》结尾所表现的爱国精神相比,哪一个更值得敬佩?   示例:(1)我认为是文天祥的诗。因为诗中体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诗句读来令人热血澎湃、精神为之一振,而《别云间》尾联相比之下,稍有不及。 (2)我认为是《别云间》。夏完淳的诗文表现了抵御外辱、矢志复明的心志,抒写了兴亡之恨、山河之泪、家国之痛,歌颂、悼念为国捐躯的师友,痛斥了腐败的朝政,具有饱满的爱国精神、充沛的乐观精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的牺牲精神,是其人生观的真实写照,可谓感人肺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