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渗透油藏储层边界层问题 主 要 内 容 1、边界层流体研究进展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4、结论 主 要 内 容 1、边界层流体研究进展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4、结论 Alexander Pertsin(亚历山大)等从理论上证明了圆柱体孔隙中的流体存在密度剖面,越靠近壁面密度越高。 E.J.W.Wensink通过分子模拟证明吸附层的液体在轴向存在密度和迁移率剖面。 Malgorzata通过分子模拟和实验研究了甲烷分子在石墨孔隙表面存在密度剖面。 Will Cantrell用红外光谱分析白云母片表面吸附水因键接网络而使得其比在体相中更加排列紧密。随着吸附层厚度的增加,吸附层中液体的焓和熵都接近体相,即边界流体性质向体相流体过渡。 A.YU. EMELYANOV研究硅表面上多晶的BaTiO3薄膜的介电常数,发现介电常数随薄膜厚度增加而增大。 P. Staszczuk利用热重量分析法可以区分硅胶表面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液体,指出在硅胶表面形成的水和丁醇液膜具有不连续的性质。 主 要 内 容 1、边界层流体研究进展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4、结论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呈非线性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不是常数 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流动的横截面积是可变的 低渗透油藏中渗流时的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 低渗透油藏岩石微观孔隙结构 低渗透油藏中的粘土矿物 低渗透油藏孔隙介质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界面张力、边界层、耦合渗流 ) 低渗透油藏中渗流流体的非牛顿性质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 主 要 内 容 1、边界层流体研究进展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4、结论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主 要 内 容 1、边界层流体研究进展 2、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3、边界层流体对渗流特性的影响 4、结论 4.结论 * 低渗透油藏的突出特点是流体流通的孔隙尺寸 很小,孔隙中大部分流体靠近固体表面,流体在渗流 过程中受到岩石孔壁的强烈作用,岩石表面的物理 化学变化对流体的流动产生很大影响,加之黏土 矿物遇水膨胀以及颗粒运移,强化了岩石中表面特 性对流动的作用,使得低渗油藏渗流规律不再符合 经典的Darcy定律,表现为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征,且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黄延章等认为紧靠在孔道壁的边界层流体,是导致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特性和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微圆管内边界流体厚度随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出发,探讨边界层流体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的影响。 1.1 边界层的形成机理和性质 边界层就是直接紧贴着固体表面的液体层,即边界流体所处层位,其性质与体相流体的性质显著不同。边界层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即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 由于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的取向、诱导作用,边界层中的液体分子与体相内液体分子的随机稀疏排列不同,表现为有秩序排列,使得边界层流体性质与体相流体存在较大差异。 1.边界层流体研究进展 1.2 边界层流体性质 1.边界层流体研究进展 1.3 边界流体层的厚度 表1 边界流体层厚度实验部分研究结果 0.115~0.129μm 吸附 地层条件 CaCl2水-地层岩石 2003 谢继容 0.034~0.054μm 水驱气实验 常规 地层水-致密砂岩 1999 向阳 0.012~0.041μm 气态吸湿 常规 空气-白云岩 1990 张大奎等[ 2μm 椭圆偏振光仪 静态条件 水-云母 1932 Deryagin等 0.02~0.1μm 吸附法 - 地层水-岩石 1991 Saidi[ 0.2μm 蒸发法 - 地层水-岩石 1965 马克·雷克曼 0.1μm 毛管压力法 - 地层水-岩石 1951 Messer 0.15μm 椭圆偏振光仪 静态件 水-玻璃棱镜 1932 Derjaguin B.V. 0.1μm 空气或烃驱替 - 水-毛细管 1955 Kussakov 0.159μm 椭圆偏振法 常规 癸烷-亲油二氧化硅片 1997 毕只初 0.001μm 椭圆偏振法 常规 癸烷-亲水二氧化硅片 1997 毕只初 0.2μm 光学分析的方法 常规 C30H50-抛光的钢板 1964 Bascon 2~4μm 光学分析的方法 常规 三甲基硅氧烷 表面活性剂-平板 2001 Churaev N.V 研究结果 实验方法与仪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