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解析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解析教案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节选自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 课程标准中对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即桂林山水的成因未作明确要求。但桂林“山水”的形成案例能更好的实现课程标准中“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要求。 本节内容对于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都有很好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 了解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 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 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几种类型 学会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桂林地貌变化的历史和规律以及桂林的人文资源 让学生了解、爱护自然,珍惜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的环境 教学难重点 以桂林山水为例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分析桂林山水形成时对照前面所讲的几个基本因素,让学生合作探究去找、去对比 ?3)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通过直观感受增强其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新课】 视频—桂林山水的成因: 展示桂林山水主要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承接】桂林山水风光如此之美,到底她是怎样的形成的一种景观,能不能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出喀斯特地貌 [板 书 示 题]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板书] 二.喀斯特地貌形成 【学生自主学习】: 1.喀斯特名称的来源和发展: 视频—喀斯特地貌: 2.分布: [课 件 展 示]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阅读课本初步认识】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合作学习】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小组展示】 1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 3)水的溶蚀力: 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正相关) 4)水的流动性: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有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引导探究】 引导学生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可各举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底下喀斯特地貌的一些类型,共同观察分析其在A、B、C三幅图中的发育过程。) [课 件 展 示]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 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合作探究】 喀斯特地貌各种小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小组展示】 【自组阅读】 阅读“知识窗”,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上只是讲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但还没有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对照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来分析桂林山水的形成。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情境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鼓励学生自学,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能学会的不讲,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式需进一步改变 3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