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理课程说明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发动机理课程说明书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 名 胡云萍 性别 女 学历 硕士 职 称 助教 研究方向 内燃机中气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工作单位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讲授课程 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环境保护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huyunping@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汽车发动机原理 先修课程 汽车构造、机械制图 英文 The Principle of Automobile Motor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 48/3 授课范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级本科、班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2-610室 周2-605室(单周) 人数 限制 课程简介 该课程论述了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换气过程、废气涡轮增压、燃料与燃烧、的特性、排放和噪声等方面的内容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吴建华汽车发动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参考文献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蒋德明. 高等内燃机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冯健璋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教学网站 [2] /eln/outstu/cosup/wlkj/ppt.htm [3]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和工作过程,初步具有利用发动机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第1周 绪论(补充)§0.1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分类§0.2现代发动机的发展 §0.3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 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热力过程 第2周 热力学第二定律 作业第3周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1.1发动机理论循环作业 §1.2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第4周 第5周 §§1.4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国庆节 第6周 第7周 §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1.6热平衡 第七章 发动机的特性§7.1发动机的特性概述§7.2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第8周 §发动机的速度特性§7.4发动机的转矩适应性§7.5车用柴油机的调速特性§7.6发动机的万有特性 内容:的特性试验地点:发动机性能实验室 第9周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2.1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2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2.3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作业 内容:的特性试验地点:发动机性能实验 第10周 第三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3.1概述 §3.2废气能量的利用 第11周 §§3.4废气涡轮增压的类型 §3.5汽油机增压概述 §3.6车用增压发动机的性能 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化学§4.1发动机燃料 §4.2代用燃料及应用 第12周 §§4.4燃烧的基本理论 第13周 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5.1燃油的喷射与雾化 §5.2燃烧与放热 §5.3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 内容:。 第1周 柴油机燃烧室第1周 § 第六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6.1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第1周§6.2汽油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概述§6.3电控汽油喷射空气供给系统§6.4燃油供给系统§6.5电子控制系统§6.6燃油喷射的控制§6.7汽油机的燃烧室 第1周 第八章 发动机排放与噪声§8.1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及危害 §8.2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8.3影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 §8.4发动机排放标准与测试 §8.5发动机噪声来源与控制 第九章 车用发动机的发展趋势§9.1概述 §9.2电控技术的发展 §9.3燃烧技术的发展 §9.4燃料电池 §9.5混合动力驱动技术 作业6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实验名称及时间: 实验(一)的速度特性试验 时间:班1组:第周周节; 班2组:第周周-6节 班1组:第周周-2节; 班2组:第周周-6节第周周-2节实验(二)的负荷特性试验 时间:班1组:第周周节; 班2组:第周周-8节 班1组:第周周-4节; 班2组:第周周-8节第周周-4节实验地点: 实验教材:汽车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后一周内完成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20%。其中作业质量和上课出席参与占10%,实验(包括出席参与、动手能力、实验报告质量)占1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