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为科学管理论
1老师好,同学们好,我来自政管(3)班,今天我们小组将为大家演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有关方面的课件,在演示之前,请允许我对我们小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请大家看大屏幕。
2我们小组共有14名成员,他们分别是 兰锋 李琛 汪超 夏胜坤 李梦 沈帆 陈冲 王少斌 李鹏 青长秀 白娜 郭韩 齐雱 冯丹丹。他们共同来自一个班集体,共同来自一个小组。在这次作业完成过程中,他们勤奋努力,勇于付出,而此时却埋头幕后。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他们会再接再厉,奋勇向前!对我们小组的介绍就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步入正题。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有许多分支,在这里,我们今天只讲它的人际关系学说和非正式组织理论。
在开讲之前,先请大家弄懂这三者的关系,人际关系学说和非正式组织理论都隶属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但人际关系学说却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前身,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前半时期就是人际关系学说,直到1953年正式把这门综合性学科定名为
2.管理学家泰罗在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这样使管理人员与职工间的矛盾加大。
3.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即有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一批人开始崭露头角。
4.客观上要求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这一切的现实特点都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5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具体是在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产生的,即霍桑实验。霍桑试验,是指从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梅奥(E.Mayo)及其研究小组在美国西部的霍桑工厂进行了连续几年的实验,以求发现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因素。在具体了解这次实验之前,我们先对梅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大家请看大屏幕。
6现在我们来看这项实验的具体内容,该实验共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梅奥在前人进行的工厂照明,工资报酬,休息时间等因素实验的条件下,检验和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试验。第二阶段,梅奥进行访谈研究,吸取工人对公司规划,政策,工资,等各方面的意见,使工人能畅所欲言。第三阶段:梅奥进行观察研究,对公司中的三个绕线小组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着两个非正式组织。第四阶段,进行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 。这就是霍桑试验的具体内容。
7现在我们来看由霍桑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即企业中的职工他们也有自己心里和生活上的需求。
2.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团体之中。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这三条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8我们再来看由霍桑实验提出的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
2..非正式组织理论
3.需要层次理论
4.双因素理论
5.期望理论
6.X理论和Y理论
此处着重讲解第1条理论和第2条理论
9首先我们先看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中。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这个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1.在20 世纪的30 年代,梅奥(Elton Mayo)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除了工作的实物和技术条件外, 工人动机对提高生产率是至关重要的。
2.20 世纪的40 年代,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激励理论。
3.50 年代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tzberg)又使激励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4.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于60 年代提出X理论和Y理论。这两个理论阐述了雇员如何看待工作的两个极端的态度。X 理论坚持消极的一面,假定工人都不喜欢工作,必须经过管制?a?a奖与罚?a?a才能使他们干好工作。这一看法起初在汽车业及其他一些行业相当普遍,后来全球竞争威 胁的加大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看法。Y 理论,与X 理论的观点正好相反,假定工人很乐意工作,认为工作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坚持X 理论这一看法将造成敌对的气氛,而Y 理论会促使工人有自主性,具有合作精神。
5.到了70 年代威廉乌奇(William Ouchi)提出了Z理论。该理论集中了日本的诸如终生雇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