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U0116061谢函均-当代中国建筑环境色彩的研究与探索
當代中國建築環境 色彩的研究與探索 建築二甲U0116061謝函均“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麼。 ”這是著名建築師,建築評論家伊利爾·沙裡寧70多年前說過的話,看似簡單,其實蘊含深刻的道理。 20世紀是耐人尋味的,從古典到後現代,我們的城市面貌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更替,建築色彩也不例外,它在城市公共環境中是一個無法迴避但長期被建築師規劃設計師忽視的問題。實際上,今天的建築色彩並不僅僅起到裝飾點綴的作用,它已經超出一個傳統的美學範疇。●建築環境色彩設計的發展色彩在建築環境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20世紀以前建築師或藝術家對色彩多限於感性認識,直到孟賽爾、奧斯特瓦爾德、CIE(國際照明委員會)等色彩體系形成以後,才奠定了色彩定量的理論基礎。色彩標準化的出現可以被視為色彩學研究的一次突破,對於建築環境設計來說,色彩體係可以幫助我們在建築設計中快速準確地確定色彩,同時為跨區域的高效合作提供了可能。另一研究成果就是色彩調節理論,為了提高環境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早在1940年代美國就採用了色彩調節技術,收到很好的效果。日本除了在工業廠房中應用此技術以外,在學校、醫院等民用建築方面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同時制訂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日本建設部於1981年和1992年推出了城市規劃的基本規劃和城市空間的色彩規劃。自1970年代以來,很多西方和亞洲國家都開始了城市色彩規劃工作,研究方式也多種多樣。對於有一定歷史文脈的城市即從歷史角度著手研究,例如德國建築師哈羅德·馬其諾(HaraldMachnow)和沃爾夫岡·雷斯(Wolfgang Reuss)對柏林建築色彩的研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項研究按不同的歷史年代對柏林的建築色彩進行了調查和分析,調查中蒐集了盡可能多的實例,對柏林的不同時期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整理出一條柏林城市色彩發展的脈絡。另外還有採用分區的方法,以及對城市視覺效果進行研究。20世紀末期,建築環境色彩設計呈現出一種更加複雜化、多元化的面貌。由於我們很難從色彩的定量分析或協調理論中尋找突破,這一領域開始了不同於以往任何時期的革命。法國的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似乎可以看作一次富有創造性的嘗試,建築的內部結構完全由色彩清晰的表達給觀眾,比如藍色代表著空調和通風系統。在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備受關注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宿舍(Simmons Hall,MIT ),建築師斯蒂芬·霍爾(Steven Holl)在進行色彩設計時所參考的既不是協調理論也不是色彩心理學,而是建築構件的受力分析圖。根據霍爾的理論,其建築作品體現了他對建築現象學的理解。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色彩設計在建築學領域開始反映時代的多重性,同時也是對建築本源的表述。 21世紀初的十年正是一個過渡時期,我們必須運用新的思維模式去探討這一既古老又嶄新的課題。●當代中國建築環境色彩分析討論中國問題似乎比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有難度,因為我們已經捲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同時又缺少類似西方現代主義的發展階段。 1980年代對外開放以來我們直接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衝擊。 “最近二十??年,我們一直在經歷著一個時空壓縮的階段,這對政治、經濟的實踐、階級權力的平衡以及文化和社會生活都有著使人迷惑和產生分裂式幻覺之影響。 ”尤其在近幾年,迎接了又一次“大躍進”,即第三次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建設規模迅速膨脹,我們可以在十年內完成西方國家五十年的建設任務,但隨之而來的觀念碰撞卻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因此所謂“中國問題”即是各種矛盾的激化狀態。這一點在古都北京體現得尤為突出。北京是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未來幾年內還將成為金融、信息、旅遊中心,毫無疑問,在城市建設方面北京是走在前面的,因此我們以北京作為中國問題的典型範例加以研究。1998年以後,北京的房地??產市場進入了膨脹時期,快速盲目建設必然帶來很多問題,建築環境色彩就是其中之一。概念炒作是北京地產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其中不乏以色彩作為樓盤賣點的地產商,盡可能強調建築的個體表現,而不考慮建築本體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更不幸的是,當國外建築師大量湧入國內地產市場的時候這一現像似乎更為嚴重,北京的建築環境色彩已經處於一種失控的局面。SOHO 現代城是一個早期的樣板,建築外立面使用大面積、高純度的色彩。此後,這種風氣日益盛行,例如鳳凰城,陽光100,北京·印象,藍堡國際公寓紛紛採用大膽的色彩,很多在建築中極少出現的顏色也粉墨登場。三元橋旁的鳳凰城,運用紅、白、藍、橙、灰等多種色塊進行組合,給人雜亂、瑣碎之感,橙色是近年室內空間和時尚消費品常用的顏色,當它出現在大體量的建築表面時,無疑令人耳目一新,但缺乏穩重之感。熱鬧的建築色彩很難給人留下整體印象,顯得非常膚淺和幼稚。建築正演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