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建设史
目 录
一、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建设回顾 1
社会背景、城市布局、建设特点、评价或意义 1
(一) 秦咸阳[LWX] 1
(二) 汉长安[LWX] 1
(三) 东汉洛阳 2
(四) 曹魏邺城[S] 2
(五) 北魏洛阳 2
(六) 南朝建康 2
(七) 唐长安[LF](宇文恺主持修建) 2
(八) 东都洛阳[LWX] 3
(九) 北宋东京[LF] 3
(十) 平江府[LF] 3
(十一) 元大都[D] 3
(十二) 明清北京[D] 4
二、 《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M】 5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 6
(一) 历史地理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S] 6
(二) 风水与中国古代城市[LF] 7
(三) 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与变迁[D] 7
(四) 古代哲学与城市建设[S] 8
(五) 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三种思想体系[LWX] 8
(六) 宗教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M] 9
四、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9
(一)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9
(二)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布局 10
(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艺术 10
五、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 10
(一) 中国近代社会背景[D] 10
(二) 中国近代城市分类[D] 10
(三) 中国近代城市特点[D] 10
(四) 典型城市[M] 11
六、 1949年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2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建设回顾
社会背景、城市布局、建设特点、评价或意义
秦咸阳[LWX]
国――城 对等,但秦不是
建设特点
A与(周礼)无关,打破了传统的集中封闭的形制的约束,扬弃旧有的城郭配置观念,形成了城市综合体。
B三面环山,四面环水。
C强干弱枝:富户集中在咸阳,各有设施,合在一起成咸阳城。
D宫形成墙,不再有城郭,以发展郊县来建筑防御体系。加强防御,郊区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区经济发展。
E不是单独的城市,而是散布的宫,由于忽略城郭的原因,不再尊从礼仪。
F天体的观念:以咸阳宫为中心,其他围绕其布置,渭河是二天河,200里以内的宫为天上星。烘托咸阳城的地位。
建设成就
开创了京城和京畿结合的先例,称为秦制。影响汉代都城的规划。
各宫城有机结合,控制周围更大地区。
汉长安[LWX]
区域规划
A沿用秦朝规划制度;
B京城和京畿的关系 京城是京畿、郊县的后盾,而郊县对京城起保护和影响作用。
C三辅地区的形成:京兆伊、左汤翊、右扶风;八水是三辅地区空间运输大的命脉。
D陵邑制始于汉高祖
E经济型郊县:四大冶铁县。
F上林苑
G区域交通:水路、八水汇合,流入黄河。
规划特点
秦代和汉代比较:
相似点:京城和京畿共同规划
不同点:A 汉长安从秦代的概念性城市组合转向实体性城市组合
汉:发展郊县,陵邑促进京城发展,实体性小城烘托京城的地位。
秦:通过天体观念,烘托咸阳城地位。
B 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汉:协同大小城市对经济、政治的作用。
秦:天体观念将松散的宫城组合。
C 从区域层次上进行功能分区 (大范围的功能分区)
汉长安城市的布局
A 规模和形制
先建城市,后建城墙,周长62里,12个城门,一门三道制。
B 功能分区
宫廷区(位居城南),市(同时作为刑场),居住区(按不同职业,组织不同场所),手工作坊(环抱宫殿区布置),礼制建筑区(集中布置在南部)混合布置
汉长安―――缺乏有序规划,在原有基础上修补。
东汉洛阳
曹魏邺城[S]
真题
绘出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并说明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的意义。(2003,2008)
社会背景:思想观念变革的时期
城市布局:方正规整的城市形态
特点:(1)规划布局为严整的方形(城市中轴线对称布局)
(2)分区明确(反映了阶级对立及当时的等级森严)
(3)园林较多,宫廷禁苑所占比例较大
(4)城市规划对古代城市规划影响较大
意义:在中国城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秩序性的建立,体现了强烈的秩序性(与前长安,咸阳等不同)在布局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结束了之前(如汉长安)宫室与闾里相杂处的局面,实现了一种无序列到有序的转变,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通过功能分区,城郭之制,中轴线引入使得它对以后的都城产生很大影响。
参考了周礼中城市营建制度,也考虑了自身的需要。
北魏洛阳
设计人:李冲
评价:北魏洛阳规划是营国制度传统在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能合乎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实际的。
特点:(1)多重城墙,宫城——内城——郭城 (2)轴线对称布局
(3)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4)封闭的里坊制 (5)集中市制(大市,小市,四通市)
南朝建康
六朝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