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减灾救灾服务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docVIP

推进减灾救灾服务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进减灾救灾服务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减灾救灾服务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减灾救灾服务社会化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救灾体制下,拓宽减灾救灾思路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政府救灾遗留的问题,优化救灾效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推动减灾救灾服务社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和政府救灾工作的重要补充。为此,**市民政局结合减灾救灾服务社会化的探索实践,对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 一、减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的实践 **市在减灾救灾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过去的单纯的灾害救济发展为统筹灾前、灾中、灾后的全过程管理;减灾救灾模式从单纯依靠政府,发展到发挥市场、金融、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 1、减灾救灾组织网络的社会化。减灾救灾涉及到事故灾害的防、治、管、抗、救、降、建等多领域、多环节,建立科学完整、协调一致的组织网络系统,是减灾救灾工作的首位。我市在以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从建立农村(社区)信息员队伍、应急抢险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入手,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由村、社区自治组织网络到小组、楼栋的覆盖网络。他们在应急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传递、应急抢险、义工服务等作用。同时,**市于2008年成立了慈善协会,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救灾捐赠,为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了有益贡献。此外,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如红十字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投身减灾救灾,在现场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心理抚慰、物资配送、减灾宣传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2、减灾救灾资金募集的社会化。**市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募集除了政府拨款外,依靠慈善协会定向定项募集,较好地扩大了救灾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救灾资金不足的问题。**市慈善协会成立六年以来,累计募集善款1000万元,先后用于**、**、**赈灾、慈善助学、慈善助医等项目,有效解决了部分边缘户灾民的救灾救济问题。如**省**“5.12”大地震后,市慈善协会定向募集资金达500多万,全部送往灾区。2008年,受雨雪冰冻灾害袭击,该市倒塌房屋1400多间,市慈善协会动员在当企业为本地筹措救灾资金100多万元。 3、减灾救灾资金救助的社会化。近几年来,**市积极探索运用保险等市场手段,发挥金融保险在减灾救灾资金救助方面的作用,建立更为长效、柔性、公平的防控补偿机制。2011年以来,**市政府联合保险公司,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推出了水稻保险、“两属两户”农房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等5个险种。政策性“三农”保险实施后最大的特点是赔付及时、赔付面广。据统计,三年来,保险部门为“两属两户”理赔农房倒塌、受损累计赔付96次13.4万元。保险部门除了能给救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援之外,其程序简、速度快、效率高的理赔行为能够较好地将受灾群众的焦虑情绪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了“维稳器”的作用。 4、减灾救灾物资储备的社会化。在减灾救灾物资储备方面,针对救灾食品(用品)易过期、储备数量有限及品种不全的问题,与市内大型超市如**超市、百姓超市等签订救灾物资供货协议,确保了救灾物资的品种齐全、质量安全、及时有效。2010年“7.25”暴雨灾害导致**市某处堤坝垮塌,在紧急抢险过程中,**超市在接到通知后,半个小时即将200多件矿泉水、快餐面送达地点,为紧急抢险和疏散群众生活发挥了及时、高效的保障作用。 5、减灾救灾资金发放的社会化。在救灾资金的发放上,**市与农商银行(农村)和建设银行(城区)签约,救灾资金实行财政—银行—灾民一卡通。这样不仅减轻了民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有利全程监督,做到了高效、阳光。 二、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及我市的情况来看,当前,减灾救灾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个人和民间组织参与,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一方面救灾工作从来就是政府的事情,导致了“有事找政府”的依赖观念;另一方面,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也需要迅速的强有力的政治动员。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在最危急的时刻能够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最多的人力、物力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危机。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高度依赖政府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社会参与机制尚不完善。 1.推进减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的观念有待转变。作为一项公共事务,减灾救灾除政府外,理应有市场、公民社会、个人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而且救灾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的事业,对细致性的要求极高。但目前一个基层民政局的救灾科,从事具体救灾工作的往往只有2-3人,甚至更少,有限的人力很难保证救灾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致,容易使救灾的效果打折扣。同时,减灾救灾管理体制没有从政治动员理念转向法治行政理念。“政治动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这种通过政治权威和行政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