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对话语言学家余志鸿文库
第1 页共 5 页
中国民族报/2009 年/2 月/13 日/第005 版
理论周刊
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对话语言学家余志鸿
本报记者 赵志研
自人类诞生后,由于生存和交际的需要,不同人类群体分别形成各自的信息交流符号系统,
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语言与民族产生的时序性可表述为:人类——语言——
民族。语言是民族的特征,是民族的依托,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民族间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交流,都离不开作为基本手段的语言。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观察,
上古汉语中存在众多难以解释的语序、语法和词汇现象,显然是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族群与周边民
族接触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说明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着多民族交融和混合的事实,而民
族间的交融和混合也直接促成了民族语言的发展。
探讨语言与民族关系之间的互动,将有助于正确定位语言关系,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古代汉语的构成与发展:古代汉语并不是一种纯一的语言,而是多种语言的混合体
余志鸿(以下称为余):从名词短语的语序上说,上古汉语的修饰成分在核心词的后面。比
如中原叫“原中”,中国叫“国中”,蝗虫叫“虫蝗”,濮城叫“城濮”,农神叫“神农”,当时都
是颠倒过来的,有点儿像现在南方人说话——比如福建人叫台风为风台,日历叫历日,拖鞋叫鞋
拖。修饰成分一般都在后面。古代汉语比较长的定语一律是放在后面的,跟英语相类似。比如古
汉语中的“楚人有吹箫于市者”,这是讲伍子胥逃难的事,意思是有一个在街头吹着箫的楚国人。
“有吹箫于市者”相当于英语的定语从句。此外,动宾结构也是这样,古代有相当部分动宾结构
是倒置成宾动结构的。如“姜氏何厌之有?”意思是姜母“有何厌”?(有什么满足的?)包括
古代遗留下来的许多成语,也是语序颠倒的,如唯利是图(唯图利)、一以当十(以一当十)等
等,句中“之”“是”“以”等相当于日语的宾格助词。
可见,古代汉语的这种语序和现代汉语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古代汉语会产生这种语序
颠倒的情况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另外,古汉语中有许多词是多音节的,如表示年份的
“摄提格”,表示老虎的“於菟”,“摄提格”和“於菟”从文字本身来讲是没有任何具体含义的,
这就说明这些词肯定不是汉语的。那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很自然地想到这可能同少数民族
的语言有关系。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从少数民族语言借用过来的?
余:是的。古代汉语并不是一种纯一的语言,而是多种语言的混合体。那么,它究竟是由哪
些语言混合而成的呢?东汉扬雄有本《方言》,里面记录的许多“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民族
语。我调查过古蒙古语和古代南方语言。南方的壮侗苗瑶等语族的动宾结构跟现代汉语一样,但
它们的名词短语却正好相反,定语修饰成分一般都在后面。动词短语结构和汉语不一样的语言,
一个是北方的包括蒙古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另一个是西南地区的彝语等。彝语的动宾结构也是
颠倒的,如“我饭吃”,“我人打”,“猫老鼠吃”等。
我正在研究的一个国家课题,是关于《蒙古秘史》的语言。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元
代蒙古贵族为了统治中原不得不学习汉语。但蒙古人学的汉语不地道,而在朝廷做官的汉人学的
蒙古语也不地道,这样两边就都可能听不懂对方说话。于是,就要有一种中介语言,来实现蒙汉
语之间的沟通。现存的《蒙古秘史》是一部以汉字拼写的蒙古语文本,而《蒙古秘史》的汉语直
译本则是蒙汉交融的混合语体。
第2 页共 5 页
记者:您的意思是 700 多年前的汉语和蒙古语就已经混合在一起了吗?
余:是的。不但 700 多年前如此,汉族最初的语言就是由多种语言融合而成的。
记者:您这个最初是指什么时候?
余:就是指上古的原始汉语。要从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时代算起。
记者:是文字史之前吗?
余:对。因为有文字之后,语言就固定下来,变化就慢了。汉族经常说我们是“炎黄子孙”,
又说是“龙的传人”,这种说法就已经表明我们至少有3 个祖先:一个是炎帝、一个是黄帝,还
有一个是蚩尤。黄帝的图腾是熊,炎帝的图腾是牛,蚩尤的图腾是龙和鸟(凤)。黄帝发源于天
水一带,炎帝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蚩尤发源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炎黄联合集团欲向东发
展,受到了以蚩尤为首的东方九黎集团的阻挡,于是发生了战争。蚩尤当时战败,没有留下尸骨,
后人在山东巨野蚩尤墓里却发现了一条玉龙,说明龙是蚩尤的图腾。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由3 支不
同的部落组合而成的,那么汉语的形成就是多种语言的混合。汉族最初的时候叫华夏,华夏其实
是一个很复杂的民族。“华”是相对于当时比较落后的一个民族“苗”而言的。你是苗,我就是
花(花通华)。“华”族里面的首领,就是花的根,就叫蒂(帝),所以炎黄都称“帝”。蚩尤战败
后,部落里一部分人投降了,融合到炎黄部落里;另一部分人一路逃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试卷.doc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花钟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必修②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docx
- 人教版福建省泉州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doc
-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docx
- 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二)知能演练轻巧夺冠.docx
- 人教版试题试卷藁城一中高一生物暑假后考试题.doc
- 人教版语文单元测试7必修1第4单元检测.doc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