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曝气扩散机理
曝气扩散机理
曝气扩散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核心技术,本文就曝气扩散机理在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1 ?按照流体运动性质分析曝气扩散的区别
曝气扩散的实质就是使气相中的氧向液相中转移。气相中的氧转移为液相中的溶解氧,是通过流体运动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而完成的。因此,按照流体运动性质来分析则可以看出曝气扩散技术的区别。如果采用流体运动的性质来区分,曝气扩散技术则有下列两种基本形式。1.1 ?液相流体主动运动型 叶轮与转刷(盘)表面曝气是采用制造液相流体的水跃而形成气液接触界面;? 射流曝气是依靠射流液相流体吸入气相流体而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这些均是属于液相流体主动运动型,其技术特征是:动能作用于重质液相流体运动;轻质气相流体是被动接触;在叶轮或转刷(盘)搅动处、射流口附近产生局部连续的气液接触界面。1.2? 气相流体主动运动型 鼓风曝气是由风机输送气相流体,经曝气器的扩散作用以升泡运动的方式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这就是属于气相流体主动运动型,其技术特征是:动能作用于轻质气相流体运动;重质液相流体是被动接触;由升泡的上升运动,可产生立体连续的气液接触界面。
鼓风曝气与机械曝气流体运动特点的比较 项 ? 目 鼓风曝气 机械曝气 动能作用 气相(轻质)流体运动 液相(重质)流体运动 流体运动 气相(轻质)流体主动运动 液相(重质)流体主动运动 接触界面 气液接触界面立体连续 气液接触界面局部连续 充氧形式 立体升泡 局部水跃 2 ?“氧利用率”不能确定曝气器实际运行的功效
曝气器的作用就是促进氧的传质,“氧利用率”似乎理所当然的应是反映曝气器技术性能的指标,因此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一种采用“氧利用率”来判定曝气器技术性能的习惯观点。但是,如果对“氧利用率”作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该指标不能真实确定曝气器实际运行的功效。2.1? “氧利用率”实质是不受变量影响的定值2.1.1? 氧利用率公式
氧利用率=[qc/(0.28×q)]×100% (CJ/T3015.2-93)
qc — 标准状态下,测试条件,曝气器充氧能力 (kg/h); 0.28 — 标准状态下,1 M3? 空气所含氧的重量 (㎏/ M3); q — 标准状态下,曝气器通气量 (M3/h)。
由上式可知,氧利用率取决于充氧能力(qc) 与通气量(q)两个因素。
2.1.2? 在曝气器充氧能力(q c)与通气量(q)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正比关系,即充氧能力(qc)的大小取决于通气量(q)的多少。通气量为0,充氧能力也等于0。在一定的通气量范围之内,随着通气量的加大充氧能力也随之加大。 所有曝气器所标明的充氧能力(qc),都是在清水试验条件下依据一定的通气量(q)而测定获取的。2.1.3? 氧利用率公式也可以写成下式:
(1/0.28)×100%×(qc/q)= 0.0357×(qc/q)
因为充氧能力(qc)与通气量(q)之间存在正比关系,qc /q结果为常数值,所以“氧利用率”实质上是一个不受变量影响的定值。不受变量影响的定值参数,所表述的仅仅只是一种物理现象,而决不表明功效的技术性能。响的定值参数,所表述的仅仅只是一种物理现象,而决不表明曝气器实际运行功效。2.2 ?“氧利用率“不反映氧传质的效率2.2.1? 一个大泡,如果被分割成小泡的数量愈多,则所形成的“泡表膜”面积愈多,“泡表膜”是进行氧传质的功能膜,如果只站在“氧利用率”这一角度片面的看问题,当然是气泡被分割得愈小愈好。2.2.2? 要获取较高的“氧利用率”,就必须尽可能产生较多的“泡表膜”。一个大泡(一个单位的空气)被扩散形成的小泡数量愈多,“泡表膜”也就愈多,“氧利用率”也就愈高。由此可见,“氧利用率”仅仅只是与气泡扩散程度有关,而与动能作用气泡扩散的过程无关。也就是说“氧利用率”只表明一个单位的大泡被分割成小泡的多少,而与扩散分割过程如何,动能消耗多少完全无关。因此,“氧利用率”并不等于氧传质的效率。2.2.3? 按照孔隙扩散原则,多大的孔则产生多大的泡。如果空气通过直径为1 μm的孔眼是被分割形成1 μm的气泡,则此类微孔曝气器在运行中,无论阻力损耗多大,也无论孔眼堵塞了多少,只要还有孔眼在通气,就一定是产生1 μm的小气泡,显然此时“氧利用率”也没有变化,但真实的运行功效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2.2.4 由于“氧利用率”只与气泡分割扩散的程度有关,一个单位量的空气,只要排气孔眼的直径是1 μm,无论是短时间内经过众多孔眼排出,或是长时间内经过少量孔眼排出,因为扩散结果始终是分割成直径为1μm的小泡,所以,其“氧利用率”是会始终保持不变的。由此可见,只用“氧利用率”来说明曝气器的氧传质效率,显然会产生误导作用。2.2.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