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地方性氟中毒汇编
地方性氟中毒 夏邑县疾控中心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科 郭 超 地方性氟中毒 ——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三、氟的生理作用 氟对人体健康具有双重作用 适量的氟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大量的氟 氟中毒 1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2 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3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氟的需要量和来源 氟的生理需要量为 0.5至1mg/ 日。氟对人体的安全范围比其他微量元素要窄得多。饮水是氟的重要来源,水中氟含量因地区而异。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①浅层潜水高氟区 这种高氟地区在地球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包括东北西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干旱盆地以及华东、中原、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②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 这类地区通常是分散型分布,但也有连结成片的,最典型的就是渤海湾一带。 据调查发现天津市700米深的地下水氟含量仍然很高。河南开封市、宁夏同心县等个别地区亦有深层高氟地下水存在。 (二)地方性氟病的人群分布 ⑴年龄分布 氟斑牙一般发生于儿童恒齿,并终生携带。 氟骨症多见于成人,20岁以后明显增加,随年龄增长氟骨症病人增多。 ⑵性别分布 一般不明显,女性由于生育原因氟骨症发生常多于男性。 女性以疏松和软化型为主, 男性以硬化型为主。 (二)地方性氟病的人群分布 ⑶家庭分布 非病区迁入病区的家庭易换病、病情重; 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患病率高、病情重。 氟中毒与 过量的氟与钙结合成难溶的氟化钙,大量氟化钙沉积在骨、软骨、关节面、韧带和肌键组织中,造成骨质硬化骨密度增加,使骨膜、韧带和肌键发生硬化。 影响钙磷代谢,导致在骨质疏松或骨软化。 Dean分度诊断方法 Dean于1934年依据水氟中毒地区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第一次提出了氟斑牙分级系统,即分为正常、可疑、极轻度、轻度、中度、较重度、重度。 随着实践过程,1942年Dean对此作了适当修改,即将较重度与重度两级合并为一级,即为正常、可疑、极轻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六级。为WHO推荐的分度诊断方法。 ①正常 釉质呈半透明和半玻璃样结构,表面光滑而有光泽,通常为青白色或乳白色。 ②可疑 釉质正常的半透明度有轻微改变,从少量的白斑纹到偶见的白斑点,多发生在门齿或第一恒齿磨牙冠尖端,即不能诊断为正常也不符合极轻者。 ③极轻 小的不透明的纸白色区不规则地散在于牙面上,但面积不超过牙面面积的1/4,常见于双尖齿或第二磨牙的顶端,白色不透明区直径小于l~2mm。 ④轻度 牙釉质白色不透明区更广泛,但不超过牙面的1/2。有时牙齿边缘可带有少量淡黄色斑块。 ⑤中度 牙齿的全部牙面受损害,有明显磨损。牙面有黄色或棕褐色着色,有的可见细小浅窝状缺损。 ⑥重度 全部牙面受损害,有分散或融合坑凹状缺损,以至影响牙齿外形。着色广泛,呈棕褐色或黑色,可出现腐蚀状变化。 Dean分级法反映了氟中毒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以对个体进行诊断,又可对人群中流行强度进行分析比较,即可计算氟班牙率与氟斑牙指数。 氟斑牙指数=(0.5×可疑人数+1×很轻人数+……+4×重度人数)/受检人数 氟斑牙指数 流行强度 0.4以下 阴性 0.4以上 边缘 0.6以上 轻微 1以上 中等 2以上 较显著 3以上 显著 氟骨症 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 关节变形、弯腰驼背 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 氟骨症 患者20多岁时已是一口黄褐色牙齿,到40岁时以后则牙齿早早脱落、骨质疏松、关节肿痛,病情特别严重的可以让人瘫痪。 八、临床表现 * 地方性氟中毒 (一)氟斑牙 临床表现 釉面光泽度改变,即白垩型; 釉面着色,即着色型; 釉面缺损,即缺损型。 * * Dental Fluorosis 表7-2 氟斑牙的Dean分度标准 * * 地方性氟中毒 氟骨症症状: 疼痛:四肢大关节持续疼痛,局部也无红、肿、发热现象,受天气变化影响不明显。 神经症状:椎孔变窄,神经根受压或营养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蚁走感、知觉减退等感觉异常;肌肉松弛,有脱力感,握物无力,下肢支持躯干的力量减弱。 肢体变形:关节功能障碍,肢体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