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杆轴承座膛孔夹具设计说明书解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夹具设计确定定位方案…………………………………………… 二、设计过程……………………………… 三、致谢……………………………………………………………………四、主要参考文献………………………………………………………夹具设计1.1确定定位方案1.1.1工序尺寸及要求设计工序四夹具——以底平面为基准,粗精镗一对尺寸为的孔夹具。本夹具将用于TX618卧式铣镗床,刀具90°单刃镗刀。为了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设计作用夹具。1.1.2生产类型,时间定额以底面为定位基准,根据文献[课程设计]表6.82内孔表面加工方案及其经济精度可得到:精镗时其加工经济精度可达到IT7~IT8,表面粗糙度Ra为3.2~1.6。 52-51= 2Z= 单边余量Z=0.5其孔加工的上下偏差为: =以底平面为精基准,粗、精镗一对尺寸为的孔。计算各孔加工工时=1.2设计过程1.2.1工作原理过程以及定位基准的选择采用一面两销定位。由于其它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均不会影响到上平面,所以可以不用考虑该方向上的定位。而且此平面的铣削的加工余量不大,所需的夹紧力也不太大,使用螺旋压紧压板进行卡紧。这样一来夹具的结构也简单,所夹持部位也不会变形,工人安装也比较方便快捷。本工序采用一面两销定位和压板压紧会产生一定的定位误差,但是由于加工是自由公差,故应当能满足定位要求。出于定位简单和快速的考虑,选择内孔基准,即以工件高度尺寸15上各加一块压板压主(自由度限制数:3),再配合底平面根据三点定位原则用一面两销定位(自由度限制数:3)。1.2.2定位误差分析一面两销定位误差(1)移动时基准位移误差 (式5-5)式中: ———— 圆柱销孔的最大偏差 ———— 圆柱销孔的最小偏差 ————圆柱销定位孔与定位销最小配合间隙代入(式5-5)得: == (2) 转角误差 (式5-6)式中: ———— 圆柱销孔的最大偏差 ———— 圆柱销孔的最小偏差 ———— 圆柱销定位孔与定位销最小配合间隙 ———— 削边销孔的最大偏差 ———— 削边销孔的最小偏差 ———— 削边销定位孔与定位销最小配合间隙其中: 则代入(式5-6)得:则: 经检验合格。1.2.3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由夹具装配图可以看出,由于水平方向上有两个定位销,所以水平方向上不需要考虑夹紧力是否合适,只用考虑Z轴上的夹紧力就可以了. 查文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得:式中:==所以,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把安全系数也考虑在内.查文献[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1可知:所以,因本夹具主要夹紧力是螺母夹紧,查文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7-30得:夹紧力此时,实际夹紧力已大于所需的加紧力了,所以本夹具可安全工作.1.2.4定位元件选择夹具的卡紧力不大,故使用手动卡紧。为了提高生产力,使用快速螺旋卡紧机构。1.2.5导向元件以为基准,利用一个圆柱销和一个菱形销固定内表面作为定位面,以消除、、、、、五个自由度,在用一个销钉顶住肋板,消除 一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1)菱形销 材料:45钢 热处理:45~50HRC尺寸:(2)圆柱销 材料:45钢 热处理:45~50HRC尺寸:方形对刀快 GB2240-80查文献[机床夹具设计手册](1). 材料: 20按GB699-65。(2). 热处理:渗碳深度0.8~1.2mm,HRC58~64。(3). 其他技术条件按GB2259-80。压板A16*80 JB/T8070.2-1999(1). 材料: 45按GB/T 699-1999(2). 热处理:HRC35~40。(3). 其他技术条件按GB2259-80标记:公称直径= ,的A型压板。压板A16*200 GB2185-80夹具体装配图夹具体零件图零件图 总装图proe爆炸图致谢三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即将结束,我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说一声,谢谢!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课程设计就会做得很困难。这次课程设计是老师带我们的,这老师不仅学识渊博,工作严谨,而且对我们很负责任,老师定期让我们去办公室,帮我们分析夹具设计思路,耐心而且详细地指导我们画图,指出我们的错误之处。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不管什么问题,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每一位同学的指导,有时候老师不在的情况下,我会向他请教,在此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在即将完成课程设计之时,我再次感谢对我指导、关心和帮助过的老师和同学们,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努力的!参考文献[1] 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