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3)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汉书·董仲舒传》的有关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其人其事,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献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随历史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潜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设计导入性问题,如: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对儒家思想的产生、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人物有哪些?在学生回答了这些比较浅易的问题之后,进一步深入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受到独尊的地位?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与孔孟儒家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等等。对第二步提出的问题,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要求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用问题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对教材的不断地探求、发掘,从而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请问: 1、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 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 2、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 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做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朝受到重视的原因。 【备课资料1】“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从汉朝建立到汉文帝,经过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一方面文帝受老子思想影响,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另一方面文帝为人十分仁德宽厚,这使天下百姓受益无穷,也使西汉王朝逐渐走向强盛。 文帝的仁德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一,他废除了连坐法和肉刑。文帝认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