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定稿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定稿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及活性研究 研究生姓名: 刘 曼 研究生学号: 2010010035 校内导师: 杨茂发 校外导师: 学位类别: 博 士 专业名称: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年 级: 2010级 所在学院: 农学院 论 文 工作
起止时间: 2010年9月—2013年7月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制
2011年 10月10日 填写
填 表 需 知
填写本表前,研究生应根据本表各部分要求写出初稿,由各硕士点研究生指导教师小组组织,在硕士点(教研室、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内公开作学位论文工作的开题报告,开题专家组意见必须三人以上签字方可通过。
参照指导教师小组意见修改初稿后正式填写本表,所填内容一经确定,一般不随意变动。
本表各部分如不够填写,可自行加页。
本表一式三份,研究生院一份,指导教师一份,所在学院一份。
请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本表的填写并由培养单位报研究生院审批后存档。
课题来源(指课题的项目来源、如省基金“×××”课题、国家基金“×××”课题,没有课题的就填“自选课题”。)
贵州省自然科学技术基金:竹织叶野螟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及生物活性测定,黔科合J字[2009]2102号
贵州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贵州省主要栽培竹种灾害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重大专项(2007)6002号1.1 研究对象简介
竹织叶野螟Algedomia coclesalis Walker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野螟亚科Pyraustinae,俗名竹螟、竹包虫、竹卷叶虫。国内已知分布于。该虫主要以幼虫卷叶危害,龄均可危害,尤其是高龄幼虫食叶量甚重。对撑绿竹的危害率高达90%竹织叶野螟整个幼虫阶段都潜在竹苞内危害,竹叶对其本身就有保护作用,更不易被天敌发现;竹织叶野螟老熟幼虫是吐丝下垂到地表结茧化蛹,化学农药对其根本没有杀伤作用,徐天森郑宏黄丽琳杜长才张爱良沈炳顺等。昆虫性信息素或称性外激素,是由同种昆虫某一性别的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扩散于周围环境中的微量化学物质,经空气或其它媒介传递到同种异性的感受器,引起种群中个体一定的行为或生理效应。1.2 国外蛾类性信息素研究概况
目前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1. 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组分特征、化学结构及人工合成;2. 昆虫的性信息素通讯系统;3. 昆虫性信息素在防治害虫上的应用。
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多样性
从家蚕雌蛾性信息素的成分鉴定开始,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已有40多年(Butenandt et a1., 1959)。现在全世界已有565种雌蛾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其中105种在中国有分布。野外诱引试验中,1237种雄蛾被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所诱引,其中我国有分布的为38种(Arn et a1., 2005)。
依据化学结构,蛾类昆虫性信息素可以分为3种类型(韦卫等,2006),第一种,性信息素分子具有末端功能基,其分子结构几乎都是10~18个碳链,有1~2个双键的直链一级醇、或是其乙酰脂或醛的衍生物。主要属于15总科的22个科(包括含有许多重要害虫的卷叶蛾科、螟蛾科及夜蛾科),具有此类化学结构性信息素的种类占已被鉴定性信息素的蛾类种类的75%。例如家蚕(Butenandt et al., 1959)、烟草潜叶蛾(Yamaoka et al., 1990)、二化螟(Nesbitt et al., 1975)等。第二种,性信息素为分子末端无功能基的多烯或单烯烃以及由具有环氧结构化合物。具有此类化学结构性信息素的种类占已被鉴定性信息素的蛾类种类的15%。如瘤尺蠖蛾(Ando et a1., 1997)、桑尺蠖蛾(Tan et a1., 1996)以及毒蛾科昆虫(Wakamura et a1., 2002)。第三种,性信息素分子是具有侧链、三键的化合物(Subchev and Jurenka, 2001)。
蛾类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由信息素释放器、传播信息素的介质和接收信息素分子的器官所组成,分别称之为释放系统、传递系统和接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