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5]含第三单元整合
单 元 整 合 一、牢记一个认识 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民族工业很难实现长期的繁荣与发展,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根源所在。 二、构建知识网络 三、单元拓展 (一)全面认识中国的近代化问题 1.中国近代化开始的背景 (1)国际背景: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 (2)国内形势: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860~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是其指导思想。政治近代化没有提上日程,教育近代化开始。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到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 (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严重受阻。 3.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①打上了深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与中国人民对外抗争紧密相连。 ②具有与西方明显不同的近代化特点,发展十分缓慢。 ③最初由地主阶级领导,后来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互为因果。 ④中国初期的近代化过程几乎与农村、农民、农业无缘。 (2)评价 ①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它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爱国精神,打击了封建专制和迷信,为民主改革和民主革命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③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④由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不同步,又受到列强的干涉和顽固派的阻挠,也没有或很少顾及到农民利益,所以其前进的过程十分艰难和缓慢,即使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许多弊端。如洋务运动过程中只重视军事工业,辛亥革命前后只重视轻工业等,使我国近代化的发展从一开始便出现发展畸形的特点。 ⑤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得失可以认识到,由地主阶级和 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近代化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近代化的成功,必须要由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共产党来领导,必须要走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道路。 ⑥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二)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近代以来的160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便于认识它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