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

文 史 哲 2007年第l期(总第298期) J()I瓜NAI。OF I』T积p(n瓜E,HIST()RY AND PHII(廷;0PHY No.1,2007(Serial No.298) 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 巩本栋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 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为兵法概念,即兵“形势”和兵“技巧”以后,遂进而影响到东汉以后 的书论,意谓字体的形状和结体的态势;影响到文论,印指文章的风格。至唐王昌龄撰为《诗格》,提出“十七 势”等诗学概念,则谓诗歌创作中的运思和意脉的流转变化。至于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僧神或《诗 格》等,虽借用禅宗话头,巧立名目,然其所谓“势”论,也大抵与王昌龄相近,而与禅学中的“势”并无深层关系。 关键词:诗格;势;意脉;兵法;禅宗 中图分类号:1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7)01—0095—08 唐五代诗格中的“势”,与“比兴”、“气”、“风骨”、“神韵”、“境界”等许多术语和概念一样,是中国古 代文学理论和批评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其产生既有文学的和非文学的多方面的因素,运用范围又极广, 内涵也就十分丰富,索解颇为不易,迄今尚无较一致的看法①。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五代 诗格中“势”的语义来源、含义及其与兵家、释氏究竟是何种关系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希望能有助于对 “势”的范畴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势”最初的含义,当是指山川地理形势,即地形和地形的走向。《周易·坤卦·象辞》日:“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宋衷曰:“地有上下九等之差,故以形势言其性也。”[1](卷3 王弼注:“地形不顺,其势顺。”孔颖达正义:“地势方直,是不顺也;其势承天,是其顺也。”[2](卷一在这里, 宋衷、王弼和孔颖达都是把“势”理解为地形和地势的。又如,在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话:“秦 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 然也。”[31“屈原贾谊列传”而六国攻秦之所以难以取胜,也是因为其所居“形不利,势不便也”②。文中将“形、 势”对举,也是以“势”为地形、地势的意思。 由地形之“势”引申出的含义很多,其最常见的一个义项是指事物所处的位置、地位以及由此种位置 或地位进而形成的事物发展的走向、趋势或态势。如《孟子·告子上》以水之就下比人之性善,谓“今夫 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4](料_《韩非子·孤愤》 篇中说:“处势卑贱,无党孤特。”[5](卷酗就是此意。当这一义项用于政治等方面的话语中时,更专指“权 力”、“权势”、“时势”等。如《尚书·商书·仲虺之诰》中“简贤附势,实繁有徒”[6](釉u。《尚书·周书· 君陈》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孑L传:“无乘势位作威人上,无倚法制以行刻削之政”[6](针八’。《孟子 收稿日期:2006—03—24 作者简介:巩本栋(1955一),男,江苏丰县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南京大学“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人文社科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成果。 万方数据 96 文史哲·2007年第1期 ·公孙丑上》:“齐人有言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镦基,不如待时。”[4](卷四’《苟子·正名》日:“今圣 王没,天下乱,奸言起,君子无势以临之,无形以禁之,故辨说也。”[71(P42∞等等,其例亦甚多。 “势”字又被先秦兵家所借用,成为兵法中的专门术语和概念。其含义有二:一是训练兵士的技巧、 技能,类似于现代的某种体育活动;二是随机应变,掌握克敌制胜的主动权。它是常法之外因事制宜的 变量。前者的意义是从“孰”(“婪”)到“势”引申出来的,后者则是从地形地势之“势”,再到事物所处的位 置、地位和发展的态势、趋势,逐渐引申出来的。 “势”本没有“技巧”和“方法”的含义,只是在先秦多借用“孰”字来表达“势”的意思,而“孰”即“錾”, 由“种植”的本义引申出技巧和方法的义项,所以“势”也有了此义。许慎《说文解字·力部》中有“势”字, 他解释说:“势,盛力,权也。从力,孰声。经典通用‘孰’,舒制切。,,[8](P293’可见“势”字稍后起。而“孰”的 本义是种植的意思。甲骨文象人持树木栽种之形,金文于木下加土。《说文解字·飘部》:“孰,撞也,从 查、乳,持亟植之。《诗》日:‘我孰黍稷’。徐锴日:查,土也,鱼祭切。”[8”6∞“錾”字不见于《说文》,它是后 起之字,先秦则借用“孰”字来表达“六錾”的“錾”,由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