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度经济发展历程与前景-国际经济情势周报-中华经济研究院
壹、專題分析
印度經濟發展歷程與前景
陳信宏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所長
陳佳珍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輔佐研究員
一、前 言
印度為南亞第一大國,首都為新德里,國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億,是全球人口數第二大國家,其經濟規模為全球第12大國。印度近年來實施民營化經營、降低關稅,並採取全球化、自由化的經濟政策,天然資源豐富、高素質人力眾多,市場甚具潛力,產品結構與我國產品互補大於競爭,應可做為台商投資大陸以外的替代市場。同時,高盛(Goldman Sachs)的Dominic Wilson and Roopa Purushothaman在2003年10月公布眾所矚目的“BRIC Report”,將印度與巴西、俄羅斯、和中國齊列為從現在到2050年間四大深具發展潛力國家,將可在2040年前,在經濟規模上超越或直逼現有六大先進國家(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使印度的經濟發展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本文內容架構分為三部分,一為印度經濟發展歷程與改革,二為目前印度政府經濟發展政策,最後是印度的經濟現況與前景。
二、經濟發展歷程與改革
印度獨立後的經濟發展歷程,依據印度政府歷年來制定的五年經濟發展計畫(參見表1),探討印度經濟發展之過程。
(一)「一五」計畫至「五五」計畫(期間:1951~1979年)
在1951年至1979年主要以工業政策作為半管制混合經濟體制的核心。1948年與1956年「二五」計畫開始執行之際,印度政府公布一項「工業政策決議」(Industrial Policy Resolution),建立起政府管制下的混合經濟體制。「二五」計畫期間(1956~1961年),實行重工業優先的工業化計畫,將工業分成三類,第一類為武器彈藥、原子能、鋼鐵、重型鋼鐵鑄件、重型機械、重型電機、煤、礦物油、採礦、鐵礦砂及其他重要礦物如銅、鉛、鋅、飛機製造、空運、鐵路運輸、造船、電話電報和無線電設備、電力等17項工業,由國家經營;第二類為第一類
表1 印度各期五年經濟發展計畫
計畫名稱
計畫期間(年)
年均經濟成長率(%)
投資總額(億盧比)
主要任務
一五
1951~1956
3.5
207
公共工程設施
二五
1956~1961
3.5
480
發展重工業和基礎工業
三五
1961~1966
3.5
750
發展重工業和動力基礎工業
四五
1969~1974
3.5
1,590
發展重工業和農業生產
五五
1974~1979
3.5
3,885
發展農業基礎工業和民生工業
六五
1980~1985
5.5
9,750
發展農業與能源生產
七五
1985~1990
5.6
18,000
放寬民營企業的限制
八五
1992~1997
6.5
43,410
出口導向、吸引外資
九五
1997~2002
5.3
85,920
出口導向、吸引外資
註:投資總額包括印度中央政府、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投資金額。
資料來源:Indian Planning Experience, http://planningcommission.nic.in, 本研究整理。
工業中規定以外的其他採礦業、鋁及其他非鐵金屬、機床、鐵合金和工具鋼、化學肥料、化學品、抗生素和其他必需藥品、合成橡膠、煉焦煤、紙漿、公路運輸與海運等12項工業,為擴大國家擁有的比重,新建企業只能由國家創辦,已建立的民營企業可繼續經營;第三類工業為前二類工業以外的所有其他工業,均開放民營企業經營。
另外,1951年「一五」計畫開始執行之際,印度政府公布了「工業發展與管制法」,對於民營企業的創建、產品、產量及擴建等進行全面的管制,即所有民營企業的營運都要取得審核嚴格的政府許可證,其目的是使新投資符合經濟發展需求。而在商品流通、進出口貿易和房地產買賣等方面,也有許可證制度與一些嚴格的法規條例管制。這些管制措施初期對社會穩定和保護小型工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長期卻造成資本和生產集中壟斷的現象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經濟效益低及缺乏競爭力,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從「一五」計畫至「五五」計畫期間年均經濟成長率為3.5%。
1947年至1979年,印度極力發展內需型經濟,大量實行進口替代政策,所有的東西提倡國產國營,對進口商品也賦予高關稅,使國內市場缺乏競爭力,工業技術落後,產品的質量低、價格高,雖在國內市場能獲得高額利潤,但難以打入國際市場,因此占世界貿易上的比重,從50年代2%到80年代就下降到0.5%,長期的進出口不平衡,產生貿易巨額逆差與外匯困難的現象,直到90年代進行改革才又回升。在外資持股方面有嚴格性限制,規定外資在合資企業中持股額不能超過40%,超出此比例的必須讓出股份,加上官僚制度與許可證審查作業繁雜,拖延曠日,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