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信作者 :王振常、鲜军舫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 100730 ·规范与指南· 头颈部 CT、M R扫描规范指南 (试用稿 )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骨学组  第 3届全国头颈部影像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   【编者按 】 《头颈部 CT、MR扫描规范指南 (试用稿 ) 》是由中华放射学分会骨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发起 ,由中华 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牵头 ,汇集全国 20余位长期以来或近年来活跃于头颈部疾病影像诊断 领域的老中青年专家、教授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总结我国头颈部放射学工作者的丰富临床经验 ,参考美国放射学院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扫描规范指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Massachusetts眼耳医院头颈部 CT和 MR扫描规范以及圣 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Mallinckrodt放射研究所头颈部 CT和 MR扫描规范 ,经过 1年多的努力工作 ,四易其稿 ,并由中华放 射学杂志编委会倡导 ,于 2004年 3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头颈部 CT和 MR扫描规范研讨会上达成初步共识 ,在这次会议上 大家充分肯定了初稿 ,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并将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分为 7个组 ,每个组根据专业特长配备若干位专家具 体负责 1个部分扫描规范的完善与修改 ,每个组设 1个联系人。7个组和联系人分别为 :颞骨组 (柳澄 )、鼻咽部组 (梁长虹 )、 鼻骨鼻腔与鼻窦组 (韩萍 )、口腔颌面部组 (肖家和 )、颅底组 (刘筠 )、颈部组 (罗德红 )及眼部组 (鲜军舫 ) ,总联系人为王振常。 各组修改后由中华放射学编辑部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汇总 ,再送给各位专家以及老一辈放射学家审阅 ,每位专 家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这里 ,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扫描规范修订的老中青专家教授表示感谢 ,特别要感谢参与扫描规范的 起草、修改和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教授 ,他们分别是 (排名不分先后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兰宝森、王振 常、鲜军舫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石木兰、罗德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马绪臣、张祖 燕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唐光健 ,空军总医院 CT室张挽时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薛爱华、隋行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放射科吴恩惠、张云亭、李威 ,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祁吉 ,天津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刘筠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 放射科沙炎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顾雅佳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放射科陶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放射科庄奇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韩萍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柳澄 ,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梁 长虹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李恒国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徐坚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 科邓开鸿、肖家和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宦怡 ,西安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董季平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程敬 亮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MR室韩雪立。同时也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翔平主任为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头颈部 CT和 MR 扫描规范研讨会所付出的心血和各项支持。 CT扫描规范   一、眼眶 扫描基线 :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 ;冠状面扫描基 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扫描及重建参数如下。 1. 非螺旋方式扫描 :电压 ≥120 kV,电流 ≥100 mA;层厚 2 mm,层间距 2~5 mm (眼球、眼眶异物或较小的病变层间 距 ≤层厚 ) ,视野 ( FOV) 14 cm ×14 cm~20 cm ×20 cm,矩阵 ≥512 ×512;骨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 ,边缘强化效应。骨 窗 :窗宽 3000~4000 HU,窗位 500~700 HU;软组织窗 :窗宽 300~400 HU,窗位 40~50 HU。 2. 螺旋方式扫描 :电压 ≥120 kV,电流 ≥200 mA,准直器 宽度 1~2 mm,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 50% , FOV为 14 cm ×14 cm~20 cm ×20 cm,矩阵 ≥512 ×512;骨 算法与软组织算法重建 ,边缘强化效应 ;重建横断面、冠状面 或斜矢状面 :横断面的重建基线为听眶下线 ,冠状面的重建 基线为听眶下线的垂线 ,斜矢状面的重建基线平行于视神 经。重组层厚为 2~3 mm,重组间隔 2~5 mm (对眼球、眼眶 异物或较小的病变 ,层间距 ≤层厚 )。骨窗 :窗宽 3000~ 4000 HU,窗位 500~700 HU;软组织窗 :窗宽 300~400 HU, 窗位 40~50 HU。软组织病变或血管性病变的增强扫描 :推 荐使用自动注射器 ,非离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