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年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知道)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重点)
类型
自然增长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人口问题
措施
发达国家(如俄德日)
较低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如中印巴)
较高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劳力过剩、就业困难,(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重点)
人口模式
特 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多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补充:人口金字塔图
A国:少年儿童比重较大,发展中国家;
B国:老年人比重较大,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 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条件:改变居住地;时间较长(一年以上);空间移动(行政区变化)
(旅游、到外地上学、出国留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4、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重点]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新大陆开发
集团性、大批移民
欧、非、亚到美洲、大洋洲(从已开发到未开发,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从亚非拉到欧、北美、(西亚、北非---石油)
5、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重点]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东部-中、西部
沿海-内陆、边疆
城市—农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改革开放政策;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大量剩劳动力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自发迁移
中、西部-东部沿海
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民工潮”)
6、人口迁移的影响[知道]
对迁出地: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造成人才流失。
对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加剧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①自然因素:气候(如美国老人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南部)、 土壤、水源、矿产(如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自然灾害 ②经济:经济发展(主要作用)--如深圳的发展 交通和通讯
③社会因素: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政治变革(如迁都)、战争(如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战争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是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因素:资源(成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容量估计: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极限;悲观者—人口大大超过容量;中间者—100亿。
3、人口合理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
同一种经济活动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其在同一空间集聚。
2、功能区的特点:基本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功能区之间并无明显界线。[记忆]
3、功能区比较[重点]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知道]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重点]
两者综合影响下: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3—3、物质的跨膜运输(2课时).doc
-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2-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doc
-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2-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doc
- 山东省鱼台一中2012-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doc
- (新人必看)2014年度最新版会计基础模拟题.doc
- 山东省鲁北中学11-12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
- (最新)11—12学年第二学期经济法复习要点.doc
- 山东省鲁北中学11-12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 (最新)条例准则测试题-后附答案.doc
-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3—2—2、细胞质和细胞器(2课时).doc
最近下载
- 不锈钢生产工艺培训课件资料(精华版).ppt
- 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说课稿.ppt
- 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墙面装饰构造与施工.ppt VIP
- GBT2317.2-2008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pdf
- 费托合成原理工艺及设备.ppt
- 福建农林大学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参考答案.pdf
- 昌都事业单位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版】 - 事业单位真题.docx VIP
- 牛肉加工新技术05牛皮的加工.docx
- 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地面装饰构造与施工.ppt VIP
- 班级管理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课件(共28张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