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液外渗的处理及预防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一些主观原因有关。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的过程,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提高静脉利用率。? 渗出 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 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3、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5、解剖部位 (1)远端小静脉容易发生外渗; (2)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3)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容易引起外渗的常用药物 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高渗性溶液:20%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碳酸氢钠、悬浮红细胞、硫喷妥钠、高渗盐水等。 静脉高营养:脂肪乳、氨基酸、高浓度葡萄糖等。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钾盐 放射增强造影剂 氨茶碱 化疗药物:长春新碱、顺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液体外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a.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进入血 管周围组织。 b.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但是由于输入液引 起的静脉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产 生了向后的压力,使得输入液从置管时留下的 针眼处渗漏。 c.高渗性或其他性质的输入液刺激血管壁,引起 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静脉输液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1)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 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 2-3天呈暗紫色 、黑色 (2)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3)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 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继之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级别 临床分级标准 I级 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II级 皮肤苍白,水肿在2.5—1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III级 皮肤苍白,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有麻木感。 IV级 皮肤苍白,伴皮肤紧绷,渗出,变色,淤瘢,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药物的渗出。 V级 包括所有四级的表现和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