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评上岗证习_第11章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11章
2010年6月11日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环境监测的技术环节
1. 监测项目和范围的确定;2. 采样点数量和位置的布设;3. 采样时间和频次的确定;4. 样品的采集;5. 样品的处理和分析;6. 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1. 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2.监测项目;3. 监测范围,点位布设;4. 监测时间和频次;5. 样品采集和分析测定;6.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7. 监测单位的资质要求。
(4)环境监测的分类
1.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2. 特种目的监测(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环评要求进行的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
(5)建设项目各阶段相应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1.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现状监测——查清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为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叠加需要的本底值;
2. 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施工环境监测——掌握项目施工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考察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
3. 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环境管理检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环境保护要求,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要求是否科学合理,为环保管理部门进行项目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6)制定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
1. 必须依据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2. 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现代化越好)
3. 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
4.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7)优先污染物(毒大高危,潜在危害,广泛代表,可测可信,可以解释)
1. 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质;
2. 污染呈上升趋势,对环境具有潜在危险的污染物质;
3.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因子;
4. 具有相对可靠的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测试数据;
5. 能对监测数据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即指要有相应的标准)。
(8)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1. 监测因子(两个凡是=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P309)
2. 监测点布设(P311 表11-1)
一级评价:监测点≥10,8个方位,主导风下风向加密
二级评价:监测点≥6,4个方位,主导风下风向加密
三级评价:2~4,2个方位,主导风下风向加密,可收集近3年监测资料代替现状监测
布点要求:要有代表性,监测值能反映 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质量;②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③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主导风下风向加密)。
公路、铁路等项目布点: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城市道路项目布点: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3. 监测点位置周边环境条件:(4个数值保开阔+1个电力保可达)
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小于30°;
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在15~20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⑤监测点可达,要有电力保证。
4. 监测时间和频次
一级评价:二期监测(冬季、夏季),每期至少连续7天有效数据
二级评价:一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作二期监测,每期至少连续7天有效数据
三级评价:一期监测,每期至少连续7天有效数据
5. 1小时浓度检测值遵循的原则
①一级评价:至少获取8个小时浓度值:2,5,8,11,14,17,20,23
②二级评价:至少获取4个小时浓度值:2,8,14,20
③三级评价:至少获取4个小时浓度值:2,8,14,20
6.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P312表11-2,老师重点强调)
①气态污染物SO2、NOx、NO2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个小时的采样时间
小时平均: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用时间
②颗粒污染物TSP、PM10
年平均: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14_T 679-2025 公路桥梁检测数据采集技术规程.pdf VIP
- DB35T 2132-2023 实验用秀丽隐杆线虫 饲育技术 .pdf VIP
- 人员报名表模板.docx VIP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消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pdf VIP
- 制氢与储氢技术课件.pptx VIP
-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pdf VIP
- 061复乐园-约翰·弥尔顿-吕书英汉对照.pdf VIP
- 安全生产100个不准、作业现场人员站位100条、十个禁区.doc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05 线性代数与矩阵论(第二版) 许以超 2008年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