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文言文解题技巧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文言文解题技巧汇编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 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3、遇到多义词时 ,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 ,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 *有的古词义至今已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 乙事物。 * 有的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有变化。 在推断文言词义时,对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 的词,尤其是有细微差别并且容易被忽略的词,千万不能望文 生义,以今释古;否则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歪曲文意。 如:曹操… …将顺江东下。 (“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 (“肉”,古泛指动物的肌肉——今多指猪肉。)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牺牲” , 古指祭祀用的牲 畜——今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指地位低下 ,见识浅薄 ,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 有时由于两个词意义相关或语法结构上的 关系而连在一起使用,随着语言的演变,在现 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词,词义也由原来的 两个变成了一个。 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 足以畜妻子。 “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 3、遇到多义词时 ,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六王毕,四海一。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一人,一桌,一檀板而已。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数目,自然数的开始。) (统一) (相同、一样) (专一) (满、全)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 ,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完全相同。如:窥谷忘反。 (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3)韵母相同。如:选贤与能。 (4)声韵均不相同。如:不亦说乎。 “反”通“返” “亡” 通“无” “与”通“举” “说”通“悦” 二、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 ,即上下文 。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 和提示作用 。一般地说 ,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 项 ,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 。 因此 ,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 起来 ,就是我们“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关键。 所以 ,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 ,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 (一)、实词解释技巧 1、首先得找到这个词所在文中出现的位置。 2、理解其所在句子的意思,如果有难度可以把这一句和前后句比照,甚至关注这一段的主要意思以及和前后段的联系。(以境解题) 3、 如果还没有思路就要在我们的记忆中搜索,看课内学过这个词没有,如果有就可以把你知道的义项带入句子中看能否说通,如果不通再推测。 4、 从题目信息中获得一些解题启发,结合不可多得的注释理解,结合主旨推测,借助语法结构来作推断。 (二)虚词解释技巧 对于虚词的解答,除了运用实词的推测方法,还要注意运用: 1、排除法(因为对虚词的考察,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 2、多借助语法结构来推断,如“之”有时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3、 要特别注意记住课内重点虚词的用法,这样才可能与所考文章中的虚词比较。 4、在复习中,对于重点虚词,应该整理其各种义项,做到大致了解,方能运用自如。 常用的虚词有: 之、以、为、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其中要特别注意“之、以、而、其、于” 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放回原文,结合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