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_3_MSA培训教材汇编
测 量 系 统 分 析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 M S A )
一、测量系统分析(MSA)概述
1、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
指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M ( Measurement ) 测量
S ( Systems ) 系统
A ( Analysis ) 分析
2、测量系统的定义:
指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
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
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
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ISO/TS 16949:2002 质量管理体系对测量系统分析
(MSA)的要求:
7.6.1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每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测量结果
存在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
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
法及接收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
册相一致。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
方法和接收准则。
4、测量系统分析(MSA)理解要点说明:
■ 在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都要进行测量系统(MSA)分析,
主要是针对产品特性所使用到的测量系统。
■ 所用的测量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
的参考手册相一致。
■ 如经顾客批准,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及接收准则。
■ ISO/TS 16949:2002 标准中的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强调要有证
据证明上述要求已达到。
■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手册中明确规定:对新的或改进的量
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参考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进行
变差统计研究。
■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手册中明确规定: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为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确认”的输出之一。
■ 测量系统分析(SPC)手册中明确指出测量系统分析(MSA)是
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内容之一。
控 制 计 划
第 页,共 页
样件 试生产 生产
控制计划编号:
主要联系人/电话:
日期(编制):
日期(修订):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
核心小组:
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名称/描述:
供方/工厂批准/日期:
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
供方/工厂:
供方代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过程编号
过程名称/操作描述
机器、装置、夹具、工装
特 性
特殊
特性
分类
方 法
反应
计划
编号
产品
过程
产品/过程
规范/公差
评价/测量技术
样 本
控制方法
容量
频率
10
进货检验
内径
游标卡尺
外径
千分卡尺
硬度
硬度计
30
热处理
硬度
硬度计
40
车外圆
内径
游标卡尺
厚度
厚度计
50
车外圆检验
内径
游标卡尺
厚度
厚度计
QR-711-2-01A0
控 制 计 划
第 页,共 页
样件 试生产 生产
控制计划编号:
主要联系人/电话:
日期(编制):
日期(修订):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
核心小组:
顾客工程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名称/描述:
供方/工厂批准/日期:
顾客质量批准/日期(如需要):
供方/工厂:
供方代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其它批准/日期(如需要):
零件/过程编号
过程名称/操作描述
机器、装置、夹具、工装
特 性
特殊
特性
分类
方 法
反应
计划
编号
产品
过程
产品/过程
规范/公差
评价/测量技术
样 本
控制方法
容量
频率
10
进货检验
内径
游标卡尺(▽)
外径
千分卡尺(▽)
硬度
硬度计(▽)
40
车外圆
内径
游标卡尺(▽)
厚度
厚度计(▽)
50
车外圆检验
内径
游标卡尺(▽)
注:在“评价/测量技术”栏目中以“▽”符号标识的量具需进行测量系统(MSA)分析。 QR-711-2-01A0
5、测量系统分析(MSA)在ISO/TS16949:2002体系标准中实施要点
说明:
■ 标识监测和测量设备及其检定/校准的状态;
■ 确定量具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 当量具被发现处于非检定/校准状态或失准状态时,应对其以
前的测量结果进行确认;
■ 确保所有的量具的搬运、防护(保护/维护)、清洁和贮存;
■ 检定/校准记录应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