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喷与气举.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1 PAGE 1-37 自喷和气举采油  HYPERLINK /  石油软件下载 油井完成之后,投入生产,用什么方法进行采油,是依据油层能量的大小和合理的经济效果决定的。 所谓采油方法,通常是指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采用的方法。按其能量供给的方式分为两大类: 自喷采油法: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 机械采油法:依靠人工供给的能量使原油流到地面的方法。 因地层能量低而采用的注水采油和气举采油,从广义上讲也属于机械采油法,这是因为它们的能量是依靠人工供给的。但从原油自地层流到井底再流到地面的过程来看,它们又类似自喷采油。因此,我们注水采油和气举采油放在第一章中讲述。 自喷采油具有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也最经济的优点。 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以分三个基本流动过程: (1). 油层渗流——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 (2). 垂直管流——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 (3) 水平或倾斜管流——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 图1.1-1 典型的油井流入动态曲线 对自喷井来说,原油流到井口后还有通过油咀的流动——咀流。因此自喷井生产要经过四个流动过程,即自喷采油、垂直管流、咀流和水平或倾斜管流。 第一个流动过程——地层(油层)渗流属“地下地质”和“渗流力学”范畴,第三个流动——水平或倾斜管流属“油气集输”范畴,此处从略。 油井流入动态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油井供油的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简称IPR曲线,也称指示曲线(Index Curve) 单相液流的流入动态 根据达西定律,油井的流动方程为: (1.1-1) J称为采油指数。它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其数值等于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量。因而可用J的数值来评价和分析油井的生产能力。一般都是用系统试井资料来求得采油指数,只要测得3~5个稳定工作制度下的产量及其流压,便可绘制该井的IPR曲线。单相流动时的IPR曲线为直线,其斜率的负倒数便是采油指数,在纵座标(压力座标)上的截距即为油层压力。有了采油指数就可以在对油井进行系统分析时利用(1.1-1)式来预测不同流压下的产量。 稳态条件下 在供给边缘压力不变的圆形单层油藏中心一口井的产量公式中,采油指数为: (1.1-2) 拟稳态条件下 对于圆形封闭油藏,即泄油边缘上没有液体流过,拟稳态条件下的产量公式中,采油指数的表达式为: (1.1-3) 上面三式中: qo——油井产量(地面),m3/s; ko——油层有效渗透率,m2; Bo——原油体积系数,m3/m3; h——油层有效厚度,m; μo——地层油的粘度,Pa·s; ——井区平均油藏压力,Pa; pwf——井底流动压力,Pa; re——油井供油(泄油)边缘半径,m; rw——井眼半径,m; S——表皮系数,与油井完成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等有关,可由压力恢复曲线求得; a——采用不同单位制的换算系数。采用流体力学达西单位及法定(S1)单位时a=1;采用法定实用单位,即q(m3/d),k(μm2),μ(mPa·s),h(m),p(MPa)时a=86.4;若压力的实用单位中用kPa,则a=0.0864。 图1.1-2泄油面形状与油井的位置系数 对于非圆形封闭泄油面积油井在拟稳态条件下的产量公式,可根据泄油面积和油井位置进行校正。其方法是令公式中的,根据泄油面积形状和井的位置可确定相应的X值(见图1.1-2)。 非达西渗流 当油井产量很高时,在井底附近将出现非达西渗流,根据渗流力学中的非达西渗流二项式,油井产量和生产压差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二项式表示: (1.1-4) 其中 (1.1-4a) 式中:——井区平均油藏压力,kPa; pwf——井底流动压力,kPa; q——油井产量(地面),m3/s; ko——油层有效渗透率,μm2 h——油层有效厚度,m μo——地层油的粘度,Pa·s; Bo——原油体积系数,m3/m3; rw——井眼半径,m; X——由图1.1-2查得; ρ——原油密度,kg/m3; C——系数,kPa/(m3/d); D——紊流系数,kPa/(m3/d)2; β——紊流速度系数,m-1。 根据实验,胶结地层的紊流速度系数为: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