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进国家表面处理产业技术创新趋-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doc
先進國家表面處理產業技術創新趨勢剖析
金屬中心MII 產業分析師 陳仲宜
標題:
一、美國NCMS的預測報告
二、歐盟PROSURF專案的表面處理產業技術地圖
三、義大利表面處理產業發展之新訴求
摘要:
近年來像複合材及塑膠等非金屬在一定數量的產品上已取代經表面處理的金屬。複合材料是典型地非金屬且包含無論是玻璃(相對低成本強化)、碳(提供剛性)、Kevlar? (提供抗衝擊力),或其他材料被包封在數百種樹脂系統中任一個被硬化的(或被固化)的基體內而形成的纖維強化。當與更傳統的金屬成份比較時,這些材料具有相對高強度-重量比的特點。商業及軍事上航太工業在近幾年引領先進複合材料的發展,以達成生產質輕高強度結構元件的目標。
一、美國NCMS的預測報告
美國國家製造科學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anufacturing Sciences;NCMS)曾在2006年針對可能影響金屬表面處理產業發展???具潛力的未來技術變化進行調查,該調查案邀集產業專家利用他們的「水晶球」,來預測在未來5、10、20年間,那一類的技術變化會對金屬表面處理造成最大的衝擊。在此一調查中總共提出9項專家們認為雖尚未發酵,但重要的潛力技術變化。這9項技術發展變化可分成現行技術最佳化及開發與實行新技術兩大類。【圖1】所示為此9項技術發展趨勢在未來5、10、20年間個別對生產所造成衝擊專家意見匯整。
整體來看,現行技術最佳化無論是短程或長程都將造成較新技術更大的衝擊。就前者來說,由專家給定的平均得分為5年的3.8、10年的4.4及20年的4.7。至於在新技術中,得分最高者是「變更成綠色化學」(橫跨20年間的得分為4.1~4.6)。短期內造成衝擊程度最低者是「濕式製程轉變成乾製程」及「奈米技術的發展與實用化」,真正造成較大衝擊的時程大約是10到20年。
【圖2】所示為專家對廠商於未來5、10、20年間可能在此9類技術發展趨勢投資看法的匯整,事實上,其結果同【圖1】一致,除「綠色化學」外,現有製程最適化的投資均高於新技術。
至於對個別驅動因素(法規、科技、經濟)催化9類技術變化發生的看法,匯整如【圖3】所示。專家們認為法規對「綠色化學」及「溼製程最適化以達到零排放」的驅動力量最為顯著,對其他方面變化的影響不大;科技則對「乾製程的發展」、「新合金材料」及「奈米技術」的驅動力量最顯著;經濟對整體製程最適化的驅動力量最顯著。
圖1 技術發展趨勢對生產造成衝擊之可能性
資料來源:NCMS(2008)/金屬中心ITIS計畫整理
圖2 廠商對技術趨勢投資之可能性
資料來源:NCMS(2008)/金屬中心ITIS計畫整理
圖3 技術發展的驅動因子
資料來源:NCMS(2008)/金屬中心ITIS計畫整理
前文已整體比較過9項技術發酵時程及驅動力,以下將個別闡述其內涵。
(一) 現行技術最佳化
1. 傳統濕式製程最佳化以達到趨近於零排放與零風險
某些企業採行長期策略來解決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及未來責任等議題,藉用下列方法來改良傳統的表面處理製程:(1)轉換成使用較不具毒性的製程化學物質的「更環保」製程;(2)轉換成乾式製程;(3)甚至轉換成新的表面鍍膜材料或基體材料以全面性地避免使用毒性材料。
然而,即使經過幾年發展,尚未有可用於多重應用的替代技術。因而預期直到2020年或更長的時間,數以萬計的表面處理工廠仍將使用傳統的表面處理製程技術。
既然減少環境衝擊與環保責任的壓力將持續著,如果此壓力沒有進一步增加,在可預見未来,小心謹慎的企業預料將朝向採行傳統表面處理製程最佳化。兩個普遍的趨勢包括:
(1) 趨近於零曝露-隔絕作業人員與製程作業中材料或溢出物的接觸,以此達到零接觸的風險;
(2) 趨近於零排放-材料利用及回收的最大化,藉此將汙水、空氣排放及被集中的廢棄物排放(處理製程溶液及污泥與固體物處理)等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減到最小。
科技公司依特定的製程及生產狀況在濕式製程中實現趨近於零曝露與零排放,其可能包含:(1)封閉製程產線(普遍用於印刷電路板及半導體產業);(2)減少與還原遞延;(3)使用製程溶液與洗淨液純化及回收技術;(4)利用離線上架及固定來減少作業人員曝露,以及利用最適化製程效率與良率及使廢料減到最少的表面配置;(5)利用製程自動化與控制系统來最佳化原料使用率及良率;(6)製程模式最佳化。
使用趨近於零排放的金屬製程符合環境健康與安全(EHS)重要例子包括有六價鉻電鍍、鉻電鍍、鎳電鍍、鎳電鍍、鎘電鍍、鉛電鍍及錫-鉛電鍍。
數以百計的表面處理廠商已經執行趨近於零排放製程最佳化專案。既然最佳化製程展現出較好的成果,以及低材料使用率和減少汙染源。另外,一小部分現存的表面處理廠商擁有含提供趨近於零曝露風險的通風與空氣排放控制系統之封閉、自動化生產線,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