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电子教案
第一章 气相色谱分析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是一种新型的分离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是色谱中普遍使用的一种。
1.1 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发明的方法后来被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 所使用的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管内的碳酸钙填充物称为固定相。淋洗液称为流动相或淋洗剂。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被称为溶质。
色谱法普遍用来分离无色物质,但色谱法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下来。
1941年Martin和Synge 发现了液-液(分配)色谱法,阐述了气-固吸附色谱原理,提出气-液色谱法设想; (1952 年诺贝尔化学奖)
色谱学成为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则是以气相色谱的产生、发展为标志。
1952年Martin成功研究了气-液色谱法,解决了脂肪酸、脂肪胺的分析,并对其理论和实践作出论述;(起点)
1954年,Ray把热导池检测器用于气相色谱仪,并对仪器作了重大改进,扩大应用范围;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 提出气相色谱速率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工程师Golay发明效能极高的毛细管色谱柱;
澳大利亚学者Mcwilliam发明氢焰离子化检测器,使分离效能和检测器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1.2 色谱法分类
(1)按两相物理状态分类:
(2)按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吸附色谱:利用固定相对不同组分的吸附性能差别分离;
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差别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不同离子在离子交换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差别分离;
凝胶色谱:利用不同组分分子量差别而先后被过滤进行分离;
(3)按样品注入色谱柱的方式和流动相的用法不同分类
冲洗法 (elution method) 流动相连续流过,在某一瞬间从色谱柱入口加入一定量的样品,由流动相将样品带入固定相中。
顶替法(置换法) 先把样品从色谱柱入口加入,再把顶替剂通入柱中,依次把样品各组分顶替出色谱柱。
迎头法 把样品当作流动相连续通入色谱柱中。
1.3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优点:
1.高效能:可分析沸点十分接近、组分复杂的混合物
2.高选择性:能分离性质极为相似的组分,如同位素、异构体;
3.高???敏度:~10-11g物质,可检出ppm~ppb含量的组分;
4.快速:几分~几十分钟可完成分析;
5.应用范围广:气体、液体、固体;-196oC~450oC范围内有2.72′10-4~1.36′10-2kg/cm2蒸汽压,热稳定性良好的物质;
6.样品用量小。
缺点:
1.不能直接定性;不如IR、NMR、MS等技术;
2.不适用于分离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应用范围受温度限制;
3.定量时需要被测物的标准样品作对照。
第二节 气相色谱仪
2.1 基本流程和主要部件
1-载气钢瓶;2-减压阀;3-净化干燥管; 4-稳流阀;5-转子流量计;6-压力表; 7-汽化器(液体进样); 8-色谱柱;9-热导检测器; 10-放大器;11-温度控制器;12-记录仪
2.2 载气系统
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
1.常用的载气有: 氢气、氮气、氦气;氩气
2. 净化干燥管: 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
3. 载气压力和流速控制、显示
2.3 进样系统
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液体进样)
气体定量进样常采用六通阀
2.4 色谱柱和柱箱
填充柱: 内装固定相,通常为用金属(钢或不锈钢)或玻璃制成的内径2~6mm、长0.5-10m的U形或螺旋形的管子。
毛细管柱: 将固定液均匀地涂敷在毛细管的内壁,内径0.1~0.5mm、长50-300m的毛细管。
2.5 检测系统
检测器、控温装置
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按其特性及含量转化为相应的电讯号。
根据检测原理不同,浓度型、质量型
浓度型:热导池、电子捕获检测器
质量型:氢火焰离子化、火焰光度检测器
2.6 记录、数据处理系统
放大器、记录仪、数据处理仪
第三节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采用冲洗法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分离的主要依据: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色谱柱吸附力或溶解度的不同。
色谱柱有两种:填充柱、毛细管柱
3.1气-固色谱分离原理
固定相:多孔性及较大表面积的吸附剂。
反复的物理吸附-脱附过程。
各组分性质不同,吸附能力有差异。
3.2 气-液色谱分离原理
固定相:在化学惰性的固体微粒(用来支撑固定液的,称为担体)表面,涂上一层高沸点有机化合物的液膜。(固定液)
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的不同 。
反复的溶解、挥发过程。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脱附和溶解、挥发的过程称为分配过程。
分配系数K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技术总结.doc
- 2015-2016学年度《恒定电流》复习题技术总结.doc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嘉兴市高三数学(理科)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技术总结.doc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物理技术总结.doc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学业水平检测生物技术总结.doc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技术总结.doc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学校工作期技术总结.doc
- 2015—2016学年度济宁市高三阶段性检测地理技术总结.doc
- smt毕业论文答题.doc
- 2015-2016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物理(二)技术总结.doc
- 2025年食品生产智能巡检机器人多传感器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影像云服务基层医院需求及AI辅助诊断技术投资回报分析》.docx
- 2026-2031年中国沙蟹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乡村民宿改造游客体验提升》.docx
- 专题12 盐和化肥(解析版).pdf
- 优选循证医学提出问题演示.ppt
- 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修第二册-译林版2020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印刷行业分级脱水工艺可行性研究.docx
- 2026-2031年中国沙苑子种植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虚拟现实文旅体验项目用户复购内容研究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