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风险理论在违章行为控制中的应用.doc
安全风险理论在违章行为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 文章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运用风险控制理论深入剖析企业生产过程中突出的违章行为根源。通过对比盗贼心理,挖掘职工违章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思路。
关键词 风险 违章 本质安全 监督
两年前,坐在考生席,一位面试官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他问我:为什么小偷进入目标房间后要先弄清楚房间门窗的位置?这个问题不难,就是一个应急理念的运用,然而我却始终不能忘记。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做贼的人都懂得要做最坏的打算,给自己留好出路,而生产和生活中的我们却常常不计后果,一年中总有个别人在某个时间遭遇本不该发生的事故?
生活中,常常听到某某家被撬了、某某同事所在小区又遭遇了连环盗窃,就连一向自认为谨慎的我,也在马路上被人扒了手机,而几天前,所住居民楼内置电缆线刚遭遇了今年的第三次“电缆大盗”!邻居们除了咒骂和向供电局求助外,却毫无办法,而我们所期盼的盗贼落网的消息却少得可怜。这与其说是盗贼的狡猾,我更愿意相信他们的屡屡得手来自于对风险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一、用风险理论分析
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事故后果(严重性)
毋庸置疑,盗窃行为败露被抓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所以盗贼只有尽可能降低事情败露的可能性。可以猜想,绝大多数盗窃案都经过了严密策划,并且行窃过程中盗贼时刻保持高度警觉,趋利避害的心理每秒钟都在指导着他们的行动。高度的警觉降低了败露可能性;同时,被盗者“我是幸运儿”的心理,以及现今“对门相邻不相识”的生活方式和“好人做不得”的风气也间接为盗贼开了绿灯。于是,周密策划、谨慎行事、被盗者的大意、旁人的漠不关心,一起促成了一桩桩盗窃案的得逞。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安全生产中的确存在要向小偷“取经”的地方。
二、工作的周密策划和准备
为什么即使是在群众的监督下,小偷顶风作案的得逞率仍然较高?我想,除了在行事过程中的谨慎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事前周密策划、充分准备。例如,利用蹲点、跟踪、查看现场等手段,确定盗窃对象、作案时间、路线、撤离途径甚至交通工具等,看过电影《偷天换日》的人就应该深有体会。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拿到安全工作中,很好地诠释了安全生产方针中“预防为主”的重要意义,这其中就包括“事前策划”和“应急准备”。事前策划和应急准备充分考虑了趋利避害和在意外情况下采取应对措施,对事情成败所起的关键作用。
近几年,贵阳卷烟厂安全工作坚持PDCA持续改进方法,对“Plan”―策划环节的落实有了明显改进。例如,设备搬迁安全保障方案、搬迁过程中10吨卷扬机使用安全方案、危险作业审批、危险源辨识等措施的落实,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专职消防队建设成绩斐然、消防设施、器材的充分配置和维护保养、各项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如期开展等,体现出工厂应急工作秩序井然。但同时,部分基层生产单元安全工作还主要依靠安全管理部门的策划和督促,缺乏责任主体自身对安全保障要求的策划和落实,导致生产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全局立场。
启示:第一,通过强化具体生产工作前期策划,提升生产活动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忙中生乱,乱中出错。第二,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培训等手段,进一步强化初期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伤亡人员紧急救护等应急工作实际效能,避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口头上,否则紧急情况下难以真正发挥应急作用。
三、提高警惕,谨慎行事
据调查机构统计,事故的发生60%以上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不安全行为的源头则是人的麻痹大意。相比于盗贼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则常常缺少应有的警惕。酒只喝了两杯,开车只有短短几公里,应该没问题;生产任务紧,修理机器的熟练工休假去了,我不太懂这台设备,也没时间琢磨技术说明书了,按经验修修,运行应该没问题;出门记不得有没有关煤气了,一会儿就回来,应该没问题…… 但是人们往往忘记了问自己一句:“如果……”或者“万一……”呢?
从事安全工作或亲身经历过灾难的人,很清楚一个道理:安全容不得半点的松懈和马虎,一时的侥幸可能造成终生的追悔莫及。事实上,发生的事故,也清楚地证明了侥幸和麻痹的后果。即便这样,还是有一些人,他们总认为自己应该属于大概率中的幸运儿,不会是少数被天上掉下的鸟粪砸中的倒霉蛋。
对比职工和盗贼,我们会发现职工的安全动机由主动和被动两部分组成,主动的部分来自于职工自身对风险的担忧,被动部分则来自于制度、考核的约束,而盗贼的安全意识则完全来自于主动的趋利避害心理。
启示:要真正实现职工主动趋利避害,依靠外在的约束远远不够,必须要强化其安全动机中的主动安全部分。像设备的本质安全一样,推动人的“本质安全”化,从而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群众监督的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