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数学与函数有关的压轴题(解答题三)
2015中考数学与函数有关的压轴题(解答题三)
11.(2014年湖北咸宁23.(10分))如图1,P(m,n)是抛物线y=﹣1上任意一点,l是过点(0,﹣2)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过点P作直线PH⊥l,垂足为H.
【探究】
(1)填空:当m=0时,OP= 1 ,PH= 1 ;当m=4时,OP= 5 ,PH= 5 ;
【证明】
(2)对任意m,n,猜想OP与PH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应用】
(3)如图2,已知线段AB=6,端点A,B在抛物线y=﹣1上滑动,求A,B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1)m记为P点的横坐标.m=0时,直接代入x=0,得P(0,﹣1),则OP,PH长易知.当m=4时,直接代入x=4,得P(4,3),OP可有勾股定理求得,PH=yP﹣(﹣2).
(2)猜想OP=PH.证明时因为P为所有满足二次函数y=﹣1的点,一般可设(m,﹣1).类似(1)利用勾股定理和PH=yP﹣(﹣2)可求出OP与PH,比较即得结论.
(3)考虑(2)结论,即函数y=﹣1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其到l的距离.要求A、B两点到l距离的和,即A、B两点到原点的和,若AB不过点O,则OA+OB>AB=6,若AB过点O,则OA+OB=AB=6,所以OA+OB≥6,即A、B两点到l距离的和≥6,进而最小值即为6.
解答: (1)解:OP=1,PH=1;OP=5,PH=5.
如图1,记PH与x轴交点为Q,
当m=0时,P(0,﹣1).此时OP=1,PH=1.
当m=4时,P(4,3).此时PQ=3,OQ=4,
∴OP==5,PH=yP﹣(﹣2)=3﹣(﹣2)=5.
(2)猜想:OP=PH.
证明:过点P作PQ⊥x轴于Q,
∵P在二次函数y=﹣1上,
∴设P(m,﹣1),则PQ=|﹣1|,OQ=|m|,
∵△OPQ为直角三角形,
∴OP=====,
PH=yP﹣(﹣2)=(﹣1)﹣(﹣2)=,
∴OP=PH.
(3)解:
如图2,连接OA,OB,过点A作AC⊥l于C,过点B作BD⊥l于D,此时AC即为A点到l的距离,BD即为B点到l的距离.
[来
则有OB=BD,OA=AC,
在△AOB中,
∵OB+OA>AB,
∴BD+AC>AB.
当AB过O点时,
∵OB+OA=AB,
∴BD+AC=AB.
综上所述,BD+AC≥AB,
∵AB=6,
∴BD+AC≥6,即A,B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函数与其图象的理解,另外涉及一些点到直线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就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及最短距离等知识点,总体来说难度不高,但知识新颖易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非常值得学生练习.
12. (2014年湖北咸宁24.(12分))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的坐标为(﹣4,4).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向点O运动;点Q从点O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规定点P到达点O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BP,过P点作BP的垂线,与过点Q平行于y轴的直线l相交于点D.BD与y轴交于点E,连接PE.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
(1)∠PBD的度数为 45° ,点D的坐标为 (t,t) (用t表示);
(2)当t为何值时,△PBE为等腰三角形?
(3)探索△POE周长是否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试求这个定值.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 压轴题;探究型.
分析: (1)易证△BAP≌△PQD,从而得到DQ=AP=t,从而可以求出∠PBD的度数和点D的坐标.
(2)由于∠EBP=45°,故图1是以正方形为背景的一个基本图形,容易得到EP=AP+CE.由于△PBE底边不定,故分三种情况讨论,借助于三角形全等及勾股定理进行求解,然后结合条件进行取舍,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t值.
(3)由(2)已证的结论EP=AP+CE很容易得到△POE周长等于AO+CO=8,从而解决问题.
解答: 解:(1)如图1,
由题可得:AP=OQ=1×t=t(秒)
∴AO=PQ.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
∴AO=AB=BC=OC,
∠BAO=∠AOC=∠OCB=∠ABC=90°.
∵DP⊥BP,
∴∠BPD=90°.
∴∠BPA=90°﹣∠DPQ=∠PDQ.
∵AO=PQ,AO=AB,
∴AB=PQ.
在△BAP和△PQD中,
∴△BAP≌△PQD.
∴AP=DQ,BP=PD.
∵∠BPD=90°,BP=PD,
∴∠PBD=∠PDB=45°.
∵AP=t,
∴DQ=t.
∴点D坐标为(t,t).
故答案为:45°,(t,t).
(2)①若PB=PE,
则∠PB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免费下载.doc
- 中天桥监理实施细则.doc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学期期末考试.doc
- 中央本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
- 中央机关遴选面试备考策略.doc
- 中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试.doc
-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学》模拟题及解析.doc
- 中学数学竞赛讲座及练习(讲)+“设而不求”的未知数学生版.doc
- 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卷.doc
- 中学英语中考应考语法全集(页).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