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 “五看” 题 目 意 象 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作者情感 的 载体 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注 释 把握感情的切入点 作者 明确 风格 了解时代 特殊词句 近六年新课标诗歌鉴赏试题简析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 题材:边塞诗 考察角度: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分析描写 概括环境 理解内容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分析艺术手法 探究思想感情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 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 题材:怀古诗 考察角度: 8、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理解诗歌内容 探究思想情感 9、你认为这首诗 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分析艺术手法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 题材:思乡诗 考察角度: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探究思想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6分) 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写作手法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 题材:咏怀诗 考察角度: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理解诗歌内容 探究思想情感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写作手法 理解诗歌内容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