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霓镇农村反映强烈民生问题调研报告.docVIP

关于白霓镇农村反映强烈民生问题调研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崇阳县白霓镇民情调研报告 湖北省人口计生委“三万”活动工作组 周良逸 历时一个半月,省人口计生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队深入崇阳县白霓镇油市村、大市村、白霓村、洪泉村开展民情走访调查,对3066个核心家庭(2300个传统家庭)进行了全覆盖走访,采用问卷调查、专题调研、个案访谈等方式,对驻点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白霓村依托白霓镇,城乡结合,人口众多,居住密集,商贸繁荣,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全村版图面积6.7平方公里,3865人,人均收入5200元。 大市村版图面积4.8平方公里,1524人,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均收入4800元。 油市村版图面积5.5平方公里,2548人,人口规模适中;人均收入3800元,经济社会欠发达。 洪泉村版图面积8.3平方公里,2336人,人均收不足3000元,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不理想,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4个村的人口规模、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白霓镇乃至崇阳县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1、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迅速 “十一五”期间,4个村的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传统的农业种植逐步向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观光农业、景观苗木等高效农业快速转移,农民以土地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集约化发展茶叶、林果、雷竹、景观苗木等生态农业,经济作物共有7060亩,约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且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图表一: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所占比重 2、打工经济主导劳动力配置 在4个驻点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人数的44.6%,占总人口的31.9%,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和主导性的创收渠道。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人多地少,而且农闲时间充裕;二是打工比种地挣钱多;三是立足家乡和农业创业的体制机制不完备;四是示范带动作用大,群体性外出、务工行业集中成为劳务输出的主要特点。 图表二:驻点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总计油市村大市村白霓村洪泉村总人口102732548152438652336劳动力73561722112329261585 打工人数32818235358671056流出已婚育龄妇女995273198313211占总人口比例31.932.335.122.445.2占劳动力比例44.647.847.629.666.6 3、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近年来,各级和各相关部门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从政策、资金、信息、项目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并且选拔能人担任村支书,充分“双带”作用,村集体收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明显。通过集体资产和资源承包、发展村办企业等方式,4个村都摘掉了空壳经济的帽子,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 图表三:村集体收入情况统计(单位:元) 油市村大市村白霓村洪泉村总计35500520004720078000集体资产租赁43001520013000村办企业承包15000520003200065000入股分红16200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1、农田水利 驻点村采取政府引导和农民投工投劳的方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基本保证了农田水利灌溉问题。一是实行低丘岗地改造。4个村都实施了低丘岗地改造,不仅新增大量耕地,而且建起了互联互通的道路和灌排网络,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二是采取兴建蓄水池、打井、修水塔等方式,解决人畜饮水和浇地用水。洪泉村地下泉水丰富,家家户户都打井取水。三是从河流取水灌溉。4个村每个村都有河流和灌溉渠,水源充足,农民家里基本都配备了抽水泵,需要灌溉时,随时从河渠里抽水灌溉。大市村河流和渠道分布均匀,全村5个自然湾、327户都亲水居住。 个案访谈:大市村兴建旅游设施时,轧坏了灌溉渠,导致二组居民灌溉受阻。为此,村委会出资一千元,作为全组农户抽水灌溉的电费补贴,到今年9月份旅游设施竣工后,立即把灌溉渠恢复到原样。 2、村级公路网络 “十一五”期间,4个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公路建设项目为基础,集资建成了以106国道为主线,贯穿每个自然湾的村级公路网络,共修建了57公里硬化通村公路和生产公路。 个案调查:油市村是省人口计生委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点,按照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2010年底以前,全村通到每个自然湾的村级公路必须全面硬化,但是,该村尚有11公里路面没有硬化。该村采取政府补贴、驻村工作队补助、农户集资的办法,筹集到近200万元资金,实现了硬化路面全覆盖。通往10组的公路线长住户少,每户每人集资了1200元,其中投工投劳折算了30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