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敏感度1231020235讲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PAGE IV I 本科毕业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货物贸易敏感度分析 The Goods Analysis of Sensitivenes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in the BR 姓 名 李朦 指导教师 杨蕾 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 1231020235 时 间 2016/3/7 西安外国语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 姓名 李朦性别女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学号 1231020235指导教师 杨蕾职称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货物贸易敏感度分析 任务起止日期 2015 年11月 30 日 至 2016 年 4 月25 日主要内容: 一、研究意义和背景 自从郑和下西洋、美国探索新大陆的陆续上演,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注定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让利益优化,国际合作让资源配置最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各自均有优势。发达国家有先进的技术推动世界前进,同时带领发展中国家用技术解放自己,用科技改变生活;发展中国家用丰富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发达国家与其合作。自此国际上众多国家间贸易往来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理论拔地而起。既有传统理论,也有随时代更新的新新理论。从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从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到贸易新理论和新新理论,国家间贸易未曾间断。这说明贸易伴随着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也因经济发展、人口众多从而需求量大。2014年中国贸易出口排名世界第一。据分析,看中国世界出口额的不断增长,在2015年中国有望继续居位第一。南亚的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虽然在经济贸易发展上比我们晚了十年,但发展模式和资源禀赋极为相似,两大发展中人口大国所产生的大量需求为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了推进合作共创发展,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高度赞赏。“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印经济贸易如何发展?如何对经济贸易产生影响?对经济贸易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忽略不相关的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理清发展方向,为经济贸易的促进带来捷径。一国贸易发展有关国家GDP的变化,国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一带一路提出已经两年了,抓住好时机发展贸易刻不容缓。看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提升国家贸易总量。所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货物贸易敏感度很有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框架 本文总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中印货物贸易现状分析 第三章、中印贸易敏感度分析 第四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三、文献综述 作为金砖五国之中的两国,共同拥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广袤的疆土边界,丰富的矿产资源,庞大的人口数量。 潘悦在新视野[2007]中用结合度指标分析中印两国贸易的依赖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国对印度的依赖相对印度对中国依赖小,近十五年中印排名前十的进出口产品总体显示,两国贸易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对中印贸易研究的文献不断翻新。在贸易理论上研究中印贸易对两国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印度出口产品结构和中国进口产品结构相对吻合,而且对于中国庞大的需求而言,印度对中国的出口量非常小,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容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魏云阳[2007]指出中印贸易产业竞争性较强且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外加印度上世纪末传播的一阵中国对印出口产品对印贸易造成负面影响的历史风波是中印产生摩擦贸易和加大贸易壁垒的一大原因。业界总体关于中印贸易的文献数之不尽,无论是时间纵向比较探讨不同阶段中印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还是横向深究贸易的文化、教育、资源禀赋、汇率、GDP等单个影响因素还是综合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都让我们能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印贸易因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各自拥有很大贸易市场,虽然中印贸易中资源禀赋大致相同,但两国跟多的拥有差异化的贸易基础。这让研究中印成了一大必要。 四、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贸易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在敏感度分析上我们分为敏感产品分析和敏感因素分析。敏感产品上,对中国和印度的互补性产品进行分析。用各自互补性强的产品替代总的贸易额。敏感因素分析上,用进口需求函数对各因素进行双对数回归,从弹性上得出结论。 五、预期研究效果和创新点 初期研究是希望可以找到影响中国和印度两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的主次因素,我认为创新点在于引入价格变量,对中印贸易额做出替代。 参考文献: [1]李盾. 中印贸易摩擦——争端的特点、原因、解决机制及发展趋势[J]. 国际贸易,2006,02:12-15.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