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7
高中部基礎地球科學講義
第一章
地球科學研究範圍包括地質學、海洋學、大氣科學、天文學;地質學以研究地球的固態部分為主,它涉及地球的起源、發育、組成物質,以及正在地面或地下進行的各種地質作用。海洋學研究的主體是海洋,像海水的運動、海洋化學、海洋地質。大氣科學以研究大氣組成、構造和運動為主。天文學研究太陽系中其他的行星,甚至擴大到銀河系及其他星系等。
地球科學的特性:(1)具有歷史學的性質(2)重視野外實地觀察與強調地域性資料(3)依觀察對象調整使用的度量單位(4)關心人類生活環境
均變說:地質學之父詹姆士。赫登提出--支配今日地質現象的原則、程序和作用必然也支配了過去的地球,經由對現在事實狀況的了解、掌握關鍵法則,便可推斷地球的歷史。
※地球科學常研究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各系統間的交互作用。「土壤較適合種植蔬果,而地衣、菌類等生物會產生有機酸,加速岩石分解,促進土壤的發育。」這一段話主要在討論下列那兩個系統彼此相互影響?(A)水圈(B)大氣圈(C)岩石圈(D)生物圈。(CD)
※人類使用地球資源時,不會影響到地球的那一部分?(A)生物圈(B)岩石圈(C)大氣圈(D)水圈(E)軟流圈。(E)
※現代地質學家能推論發生在古生代的各種地質事件,主要是基於何人所創的學說?(A)韋格納的大陸漂移說(B)海斯的洋底擴張說(C)赫伯的宇宙膨脹說(D)赫頓的均變說(E)達爾文的天擇說。(D)
第二章
礦物是天然產出的結晶質,也就是天然產出均勻固體,具有一定範圍的化學成分及有規則的原子排列。
組成地殼的主要元素氧和矽最多,含有矽和氧的矽酸鹽類礦物也是最常見的礦物。
矽氧四面體是矽酸鹽類礦物中最基本的單位,它是一個小小的正四價矽離子被四個體積比較大的負二價的氧離子所包圍,一個矽氧四面體帶有四價負電,以(SiO4)4-表示。
依據矽氧四面體間的聯接方式,可將矽酸鹽類分為島狀、環狀、鏈狀(區分為單鏈狀及雙鏈狀)、片狀及架狀矽酸鹽類。
矽氧比值(Si:O):島狀(1:4)、環狀(1:3)、單鏈狀(1:3)、雙鏈狀(4:11)、片狀(2:5)、架狀(1:2)。
依據矽酸鹽類的元素成分又可分為兩組:第一組為矽鋁質矽酸鹽,含矽及鋁為主,鐵、鎂成分極低,顏色較淺,長石、石英、白雲母屬之,這三種礦物佔地殼總體積85﹪,又稱為英長質。第二組為鐵鎂質矽酸鹽,含矽、鋁為主外,含鐵、鎂成分較高,顏色較深,黑雲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屬之。黏土礦物也屬於含鋁較高的矽酸鹽類。方解石是屬碳酸鹽類礦物。
※下表所示為重要礦物性質
名稱顏色條痕解理密度(克/立方公分)石英白或黑色白無2.65~2.66正長石肉紅或灰色白良2.54~2.62鈣長石灰白良2.62~2.76霞石白帶灰白可2.55~2.65黑雲母黑至綠白帶綠優2.8~3.2角閃石淺黑至深綠白良2.9~3.3輝石黑白帶綠良3.2~3.4橄欖石橄欖綠深綠白劣3.27~4.27 上表合乎(甲)具有白色條痕,(乙)具有良好解理,(丙)顏色中不含綠色(丁)密度高於2.62克/立方公分,四個條件的礦物為何?(A)石英(B)角閃石(C)鈣長石(D)輝石(E)橄欖石。(C)
※人們常用金剛石來割畫玻璃,主要是利用金剛石的什麼特性?(A)解理發達(B)有稜有角(C)晶形完美(D)硬度最大(E)具有條痕。(D)
※一個矽氧四面體的結構如右圖所示,此單位結合鎂、鐵可形成橄欖石礦物。試問此基本單位中矽與氧之個數比為何?(A)1:4(B)1:3(C)2:3(D)3:1(E)4:1。(A)
第三章
沉積作用是指岩石受到地表的地質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或沉澱等作用,以及成岩作用的全部過程。
成岩作用包括壓密作用、膠結作用、再結晶作用。
常見的膠結物質有矽質(SiO2),如石英、蛋白石、燧石等;石灰質(CaCO3),多為方解石;以及鐵質,如氧化鐵。再結晶作用在化學沉積物和生物沉積物中比較普遍。
沉積環境:海洋(淺海、深海、遠洋);過渡帶(海岸環境、三角洲、潟湖);陸地(河流氾濫平原、湖泊、沙漠、山麓、冰河地區)。
長石是很容易風化的礦物,如果砂岩中含有大量的長石,代表火成岩地區受到快速的侵蝕、短距離的搬運及快速沉積才得以保存。
煤:化學成分以碳為主;成煤過程中植物死亡後先經過生物化學階段,以細菌或微生物為主所產生的局部分解作用,變為泥炭。泥炭→褐炭→煙煤→無煙煤。此過程中,由於地下溫度和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其中氫、氧含量逐漸減少,而使碳的含量不斷地相對增高。
石油:留在水底上的生物遺體為泥砂所掩覆後,受到溫度和壓力的作用,遂發生化學變化;於是分裂為極複雜的碳氫化合物混合體,成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