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题材.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1.说出体温计和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2.说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识别其异常表现并能进行正确护理    3.会对体温计和血压计进行清洁、消毒和检查 4.正确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操作; ;一、体温的评估;产热装置 (系统); 2.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2)生理性变化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l.0℃。 *昼夜变化 *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运动状态 *药物作用;低 热:37.5℃~37.9℃ 中度热:38.0℃~38.9℃ 高 热:39.0℃~40.9℃ 超高热:41℃以上; ;;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1)原因    1)散热过多    2)产热减少    3)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4)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二、异常体温病人的护理 (一)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二、异常体温病人的护理 (二)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三、体温的测量方法;   消毒液有70%乙醇溶液、1%过氧化氢溶液、0.5%碘伏溶液等。 ;方法:   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36℃ ~40℃)以下的水中,3min后去除检视。凡误差在0.2 ℃以上则取出不用,合格体温计擦干后备用。;(三)体温的测量方法;计划;实施;  (1)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病人不宜测口温;直肠或肛门疾患及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腋下有创伤、手术或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   (2)进食、饮水或面颊部热敷、吸烟、坐浴或灌肠、腋窝局部冷热敷等情况时,应间隔30min后再测量相应部位的体温。   (3)测口温时,嘱病人勿用牙咬体温计,若不慎咬破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或牛奶;???病情允许,可服粗纤维食物。;   (4)为婴幼儿、危重病人、躁动者测量时,应有专人守护。   (5)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在床旁重新监测,必要时做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   (6)甩体温计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它物;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用离心机甩体温计时,应先消毒后放于离心机内。;评价;第2节 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一、脉搏的评估 二、异常脉搏病人的护理 三、脉搏的测量方法; (一)脉搏的产生   心脏窦房结发出冲动 心脏收缩 左心室射血 主动脉压力升高 管壁 扩张(心脏舒张 脉管壁弹性回缩)   (这种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形成动脉脉搏) ;(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1.脉率   脉率(P):是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钟。   影响因素   2.脉律    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跳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3.脉搏的强弱    脉搏的强弱:指触诊时血液流经血管的一种感觉。   4.动脉壁的情况 管壁光滑、柔软、且有弹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二、异常脉搏病人的护理; ?? 如桡动脉、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股动脉等,临床上最常选择的诊脉部位是桡动脉。;  1.病人年龄、病情、治疗等情况。   2.影响脉搏测量的因素。   3.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1.护士准备    2.病人准备   (1)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2)测脉搏前30min内,无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哭闹等活动。   3.用物准备 表、记录本、笔,必要时备听诊器。   4.环境准备 ;洗手备物  →核对解释   →安置体位    →放指测脉     →计数脉搏      →测量绌脉       →记录结果 ;  2.注意事项   (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动脉搏动较强,易于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2)测脉搏前如病人有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哭闹等活动,应安静20~30min再测。   (3)为偏瘫病人测脉搏时,应选择健侧肢体。   (4)测脉率时,应同时注意脉搏节律、强弱等情况。   (5)如脉搏细弱触摸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min。;   1.病人理解测量脉搏的目的,能主动配合测量。    2.病人了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