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自然环境和社会.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自然环境和社会.doc

第三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省××市××区位于××省中部沿海的湄洲湾南岸。与××、××分别相距100多公里,正处××、××两个对台试点直航口岸的中间,是东海陆交通的重要通道。与上海港相距510海里,与广州港相距540海里,距台中97海里,基隆178海里,高雄194海里,是最理想的通台、通商、通航口岸,是南中国海上航线的辐射中心。 ××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区东北部的石化工业用地内。该项目选址在沿海大通道旁,南面邻靠沿海大通道和××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北面为规划的石化工业用地(现为空地);西面为拟建的重焦沥青厂(现为空地);东面是柯港围垦排洪渠。该项目距化工码头3公里,距多功能码头约5公里。该地域属××区南埔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8′,北纬25°10′。具体地理位置详见图2.1.1地理位置图。周围环境相关位置示意见图3.1.1。 3.1.2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区域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地面标高的海拔自然标高4.7米,目前周围土地已平整,基本无植被,附近沿海大通道正在施工。 3.1.3地质特征 本区域系为第四季风化沉积层复盖。复盖厚度一般在4米左右,局部大于8米,分为残积粘性土和冲——洪积粘性土。下复基岩为黑云丹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斜长岩等,地质的时代属三叠——侏罗纪。 本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要特征,区内有北西向断层三条,北东向断层二条。根据历史资料,本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区外强震曾波及本区。 3.1.4气候与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暖热湿润,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台风频繁。距离拟建项目最近(直线距离约10km)的秀屿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0.2℃,年均气压1012.2mb,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降水量为1269.2mm。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频率23.2%。1月份东北风最高风频可达32.1%。6~8月以西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7m/s,最大风速24m/s,强风向为东北及东北北或东北东。一般6~8月风速较小(台风除外),10~11月风速最大。 本区地处××中部沿海,易受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及台风影响。据近21年来统计,对本区有影响的台风共有97次,平均每年4.6次。 3.1.5水文 ⑴陆地水文 评价区内没有成型的河流,仅在谷地中有季节性流水,即拟建厂区东面的柯港围垦排洪渠。 ⑵海域水文 湄洲湾是一个半封闭海湾,港湾面积516平方公里,湾口朝向东南,湾口至湾顶距离33公里,湾口宽12公里,主航道宽度在1000米以上,水深一般在1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30余米,其中10米以上深水区面积达 100平方公里。港湾三面为山环抱,湾内多岛,避风条件好;无大河流入湾内,泥沙纳量小,是一个常年不冻不淤的天然良港。 湄洲湾海区的潮汐以半日潮占绝对优势,其潮汐型态系数为0.26,远小于0.5,属正规半日潮性质。经同步观测,湾内外潮时几乎一致,各地潮位基本上同涨同落,高、低潮出现时间接近于同步。海区潮差大,平均潮差在5米左右,最大潮差达7米以上,最小潮差2米左右,潮差由口外向口内逐渐增大。 湄洲湾潮流亦为正规太阴半日潮类型,具有驻立潮波的特点。上下潮流向基本一致,是近于往复型的潮流,涨潮时,海水流入湾内,落潮时流向湾外。近岸处流向与海岸线平行,在狭长水道处,潮流则与水道走向一致。 湄洲湾的余流,具风生海流特点。春末及夏季偏南风条件下,-秀屿海域表层余流流向东南,沿湄洲湾东岸南下,在东吴近岸与从盘屿以北流入湾内的余流相遇;冬季盛行东北风时,湄洲湾内各处产生西南偏西方向余流,余流速度约10cm/s。湾口外表层余流较湾内大,方向指向西南。 湄洲湾的波浪系由风生浪和涌浪组成的混合浪。自湾口至湾顶浪况有所差异。湾口附近因受外海波浪传播影响,涌浪显著,多年平均涌浪出现的频率高达91%,涌浪浪向约83%集中出现在东南和东南偏南方向。但口外海域涌浪对湄洲湾的影响只波及大生岛~盘屿一带,再往里则明显衰减,大生岛以内主要是局部风生浪和邻近水域传来的小周期涌浪。湾顶部位水域相对狭窄,一般主要是风生浪。受季风的影响,湄洲湾多年平均主风浪向为NNE~ENE,夏季则多出现在偏南方向。强浪向为偏东南向,口外崇武站实测最大波高6.5m,平均波高0.9m,最大波高1.6m,平均波高0.3m。 湄洲湾海水体积约30亿m3,平均纳潮量约20亿m3。海水半更换周期自湾口至湾底依次增长。黄瓜屿-东吴海域海水半更换期为4~6天;-秀屿海域为17~18天;湾底长达20~22天。 3.1.6土壤、植被 本区土壤多为赤红壤、赤沙土和咸土,部分区域分布有水稻土。该区风蚀、水蚀较严重。加之长期治理不善,水土流失严重。 本区域地带性植被已被破坏,现有均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植被覆盖率低,物种单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