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房地产迎来寡头时代.doc
房地产迎来寡头时代
房地产面临去库存压力,房企未来的发展难再以开发为中心,也难再追求主业的扩张。多元化发展势必成为房企发展的主流,以资本为纽带而混业发展的成功者将成为房地产金融寡头。
2015年11月17日,一条“先租后买,租金可抵房款”的“重磅消息”,像病毒一样“入侵”了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由于该消息的主角是“宇宙第一大”房企万科,使得消息中的“颠覆”“太狠了”“彻底不让活”“血洗”“准备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现金”……变得尤为可怖。
当然,这最终被证明只是一个误传。不过,透过业内人士在传言(或营销噱头)面前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难窥见存量博弈时代行业群体性的迷茫与焦虑。并不仅仅只是中小房企,大型房企同样如此――船小不好抗拒风浪,树大同样容易招风。当然,整体上来说,站在十字路口,大型房企更容易选择走上“另一条路”,这部分源于其自身追求“星辰大海”的实力,更多的则来自时代的裹挟。
勾搭互联网金融、大鱼吃小鱼、大搞多元化等成为房地产大佬们的新玩法,并有“割据”而成区域寡头的趋势。但大并不代表强,再大的房地产企业如果成不了“超级战舰”,就只能成为“恐龙”。
互联网金融:
不缺钱的主才玩得起的游戏
2013年,余额宝助推天弘基金逆袭成为基金“大哥大”,互联网金融亦藉此站在了镁光灯下。短短两年多,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各个传统领域。一度有人扬言,房地产是重资产行业,互联网不可能撼动得了,但话音未落,互联网金融的主动进攻以及房企的竞先“拥抱”就推倒了挡在房地产前面那堵厚厚的墙,互联网金融顺利渗入到钢筋混凝土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6月,50强房企中已经有50%左右通过各种方式“拥抱”了互联网金融,涉及资金逾200亿元。对于财大气粗的50强房企来说200亿或许不算什么,但其从0到1的质变却不容忽视。
眼下,互联网金融与房地产早已打得火热,而二者的“眉目传情”,则要追溯到去年。
2014年底,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与房企推出众筹买房活动。其中,京东金融众筹平台与远洋地产推出了“11元凑份子得房子”的活动:京东金融“小金库”或“白条”用户支付11元就可参与1.1折购房资格的抽取。龙湖、万科、方兴等房企,也分别与各路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一批“房产众筹项目”。
在去库存的重压下,这些打着高大上“互联网金融”大旗的众筹项目,最直接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卖房!
一个是要钱的主,一个是有钱的主,房地产和金融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当然,正如并不是每一朵野百合都会有春天,联姻的好事也不是每家房企都能沾得上光的。
目前,无论是参股或创办金融公司,还是互联网金融渗透全产业链(如“绿地宝”、“万达稳赚1号”),都是土豪公司才玩得起的游戏。验证了那句名言:不缺钱的人才能借到钱。至于这会否造成更强大的垄断和绑架,诱发更大的风险,暂时还不好说,但目前为解决短期库存问题,模仿跟风居多,实质性创新偏少却是事实。
不论概念多么新鲜,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地产金融创新能够蓬勃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建立在以下四大前提之上:落脚到更好的实体经济上,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否则,所谓的创新只是形式上的新而已。
联合与并购:
高地价新常态下的集体合谋
眼下,北上广深的房价已经成为新进寻梦者的梦魇。面粉贵了,面包自然涨价,何况小麦可以一年种一季,而土地却是不可再生的。
在大家一窝蜂布局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高地价将会成为常态。使得财大气粗的开发商也倍感压力山大。2015年11月,市场便疯传央企华润与招商想要与华侨城“散伙”,退出三家联合体拿下的北京丰台83亿元高价地的开发,理由是高达5.6万元/平方米的实际楼面价超出了华润置地和招商局地产的拿地预期。
高地价成为“新常态”,好城市好地段的土地交易已成“豪门游戏”,土地价格和房价的差距越来越小,联合与并购便成为必须的选择。
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在北京市成交的32宗住宅用地中,有15宗为联合拿地,联合拿地比例为46.9%。而在2013年和2014年,上述比例分别只有22.4%和30.8%。而截至2015年12月3日,更是已有36宗土地被联合体拿下,比例进一步提升,“不联合、无拍地”的现象已成主流。
不仅北京,其他热门城市同样如此,这是土豪们的“无奈”之选。因为,不同企业的资金状况、成本核算不同,对土地价格的承受能力也不同。而且,即便联合体对项目的股权比例、收益分配等有详尽的约定,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意外情况,打乱原有的开发进度、销售节奏等。过去,若非出于扩大规模,或者相互整合资源,企业更倾向于单独拿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