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耦合气候模式的始新世(40Ma)全球季风数值模拟
郭衍游1,2①国家973课题(2012CB822000),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GBL21313)
②郭衍游(1977年-),男,湖北阳新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古气候数值模拟研究。E-mail:guoyanyou@126.com
王成善1 杨 杰1张 健1 蔡惠慧3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3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 610059
[摘要]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季风区。为了研究温室气候时期全球季风气候的特征,利用耦合气候数值模式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拟了距今最近的温室气候时期(40Ma)——始新世的全球季风气候特征。该模式全面考虑了大气、海洋、陆地、陆冰、海冰、植被等气候子系统的耦合作用,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设为工业革命前的4倍。模拟结果表明,在始新世时期,全球季风的范围、强度与现今大体相当,但是区域上,各季风区的特征与现今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始新世;温室气候;耦合气候模式;CESM
0引言
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大气能量和水汽循环最显著和最重要的区域,全球超过一半人口生活在季风区[1]。季风是国际“气候变异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 计划,“全球能量和水循环(GEWEX)”计划和“世界气候研究(WCRP)” 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候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当前,全球变暖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地球可能进入温室气候时期。在温室气候条件下,全球季风会有哪些显著变化成了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古气候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现代季风格局的形成及其与青藏高原隆起等因素的关系上,对更早的温室地球时期的季风特征研究很少。地质证据表明,地球历史上最强盛的季风正发生于温室气候时期。在二叠纪至早侏罗世的温室地球时期,全球范围内存在强盛的“超级季风(Megamonsoon)”[2-3]。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超级季风主要与当时的海陆地形有关。当时,北半球的劳亚大陆和南半??的冈瓦纳大陆在赤道附近连接拼命形成联合古陆,形成大范围强烈的海陆差异,雨量集中在特提斯洋附近,联合古陆内部降雨量几乎为零[2]。联合古陆解体后,地球仍处于温室气候时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白垩纪时期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风反转,表现出季风特性[4]。但是,由于温室时期地质记录相对较少、距今时间久远,对温室气候下全球季风的范围、强度和变化机制等知之甚少,亟待从地质记录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加强研究工作[5]。
耦合气候模式考虑了不同气候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当前气候模式发展的方向。本文利用目前最先进的耦合气候模式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拟始新世(40Ma)地球气候环境,并与现今气候作对比,探讨始新世这一典型温室气候时期全球季风的分布特征。
1 现代全球季风
传统上,季风被定义为盛行风向和降水的季节性反转,是低纬地区的主要气候系统[1]。现在一般认为季风还表现为整个大气环流格局发生季节性反转[6]。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及行星风带的季节性差异所引起。Wang B和Ding Q H.(2011)根据夏、冬两季的降水差异,定义了一个季风降水指数(Monsoon Precipitation Index,MPI)[7]:
MPI=湿季降水率-旱季降水率年平均降水率……………………………..…………(1)
根据MPI值,将现代季风划分为六个季风系统:北美季风,南美季风,北非季风,南非季风,亚洲季风和澳洲-印尼季风(图1)。其结果与全球降水气候学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GPCP)的全球季风区降水率差异大于3.75×10-8m/s的区域相符(图2)。
图1 全球季风(据文献[7]修改,转引自文献[5])
(a,北美季风; b,南美季风; c,北非季风; d,南非季风; e,亚洲季风; f,澳大利亚-印尼季风)
Fig.1 The global monsoon (modified by reference [7], from reference [5])
(a, North American Monsoon; b, South American Monsoon; c, North African Monsoon; d, South African Monsoon; e, Asian Monsoon; f, Australi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