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史箴图》谈起.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女史箴图》谈起.doc

从《女史箴图》谈起   从小就听老妈讲过《女史箴图》的故事。   妈妈痴迷绘画,用老爹的话说就是个“画疯子”。她随身不离写生本子,基本上是走到哪儿画到哪儿。我和姐姐耳濡目染,也渐渐地变成了小画痴,只要有纸的地方就画满小人。爸妈―上班,院门一锁只剩我俩,满屋子的纸笔颜色,就昏天黑地地画画。这些因缘都促成我们母女三人的“淑文皓月”组合,资质不高唯有勤奋补拙。   顾恺之老先生才华横溢,被世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大家都是画画的,我们埋头爬坡,顾先生巳在象牙塔顶,抬头仰慕先生的三绝,却不敢随便攀附,但就一“痴”字却深深吃进我家两代人的骨子里。   于丹的爷爷从小就带她“草长莺飞二月天”,我妈从小给我和姐姐讲《女史箴图》之类的美术史上的故事。这一是作为画家对于传世名作的敬重,另一方面,我想也是妈妈对顾恺之老先生“痴绝”的认同。   白云沧海,所谓世事都已淹没,看《女史箴图》顾氏原迹那是想也别想了。现存的两个摹本都已是国宝,一幅疑为南宋摹本,藏在北京故宫;另一幅为唐代摹本,存在大英博物馆。唐和晋离得近,或者更能忠实顾氏原迹水平,也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水平较上乘的一幅。大英博物馆藏的《女史箴图》算是可追溯的最早的绘画单品。   除了妈妈讲述中对顾氏密体线条的赞叹,我小时候记忆更深的却是图上所绘的故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冯媛当熊》片段中挡熊的冯婕妤都佩服不已。一个弱女子在众人做鸟兽散之时,挡在皇帝和大熊之间,看出来是对汉元帝的真爱啊!我不喜欢《女史箴图》的说教,却喜欢顾老先生描绘的真情。   顾恺之有画论传世,妈妈认为他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阿睹”三个论断,几乎说尽人物画的精髓。妈妈在教我画的时候说:人物的三干神采,尽在眸子的一瞥之中。历史的烟云散尽,唐摹的《女史箴图》也已经是斑斑残迹。我没看到冯婕妤眸子里的神采,却感受到了她对于爱人的深情。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定不是道德而是本能在起作用。   生在画画的家庭,优势就是无意间的对话都是熏陶。妈妈对绘画的观点非常明确,最反对画人物干篇一律、万人一面。她告诉我们,每个人物的创作都是不同性格:一要了解其神韵;二要通过设定人物造型,反映人物身份及故事;三是精神的外放靠眼神。现在想来,老妈的谆谆教导,实际上一直暗含了顾长康的画论三法。   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共有9段,每一段的故事与人物设定,都根据不同的内容,被赋予了各种动作。其稳定匀细的密体线条,呈现了沉静柔和的画面,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精细绵密、人物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   斯人远去,余惠留芳。就像我妈所说,顾恺之的三句话几乎说完了人物画的精髓,也成了指导我绘画最简约、最朴实,也是最高的标准。所有的技法都是为了偶有“妙得”的表达,所有神采都在佳人独立的一瞥之中。《女史箴图》在之后被不断临摹,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传承最可见的缘起,不只是硕氏出类拔萃的密体线条,也在于他光烛千古的思考。   顾恺之是如何成为一位名垂千古的画家的呢?   自东晋之后,顾恺之成为中国绘画脉络源头的那颗启明星。从他开始,绘画不再是一项工匠的事情,不再是雕虫小技,而是一种职业。他把描绘事、物的灵魂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从而把绘画境界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得绘画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顾氏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基础。形是手段,神是目的。无形则神无处安放,形与神是相倚相助的一对概念。这就开始了由注重外形转向内心世界,由注重形似转向注重神韵。在技法上,他成功继承和发扬了密体画派。勾线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形象刻画细致入微,这种画法一直在中国绘画史上占主要地位,影响到唐张萱、周防,五代顾闳中,宋代范宽、郭熙,甚至明朝的仇英,直到文人画的出现。   东晋名相谢安说:“卿之画,自生人以来未有也。”这个在文化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知识分子,如此夸赞实在是源于顾恺之开创中国绘画之功啊!   顾恺之对绘画的理解远超越了他所出的时代。他认为,“手挥五弦”尽管是精细和难于掌握的,但比之“目送飞鸿”的神情刻画和内心活动的表达却要容易得多。就这一点而言,即使千年之后的当下,有几个画家能心领神会呢?   顾氏对人物的刻画,远在技法之上。他对眼睛的刻画,格外用心。《世说新语》中巧艺篇说:“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自此,传神阿堵成为人物画的精髓所在。我妈总是告诉我,看一幅人物画的成功与否,先看眼睛是否有神。   东晋是士人时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已经开始渗入生活,逐步打破宗教文化与宗教审美的一统。顾恺之根本不遵循宗教标准模式,按自己的理解把能言善辩的维摩诘画成酷爱清谈、能言善辩的魏晋名士模样,有几分病态,有几分风流,有几分不拘,给没有温度的宗教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