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席鲁迅家宴,一场“大师对话”.doc
一席鲁迅家宴,一场“大师对话”
2016年6月15日晚,绍兴鲁迅纪念馆食堂厨师谢连关正为操办一席特殊的鲁迅家宴忙碌着。这顿家宴的享用者,是泰戈尔的曾侄孙、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教授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先生和4位从印度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不是谢师傅首次主厨鲁迅家宴,却是他第一次为印度客人做菜。印度人饮食有一定禁忌,且多为素食主义者。这次为远道而来的印度客人设计菜谱,谢师傅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正值立夏,鞭笋是当季生长在泥土中的嫩杈头,滋味鲜美,无论炒、炖还是焖、煨,皆成美味。有了时令蔬菜提鲜,谢师傅还想到了自己的拿手好菜――红烧冬瓜。这道菜以南乳汁和绍兴黄酒做作料,成品红润晶莹。想到印度客人能吃到自己的全素版“红烧肉”,谢师傅乐了。
绍三鲜,绍兴人的一道发明,虽说是“三鲜”,但食材远不止三样。这菜须先将火腿片下锅炒香,再放入西兰花、笋片、黑木耳翻炒,然后倒入已经制熟的肉皮、肉丸、鱼圆、虾仁以及蛋皮稍作拌合并勾芡,即可出锅装盘。食材的荤素搭配,激发味觉的鲜香交融,更有视觉上的赏心悦目。
这一天晚上,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先生一行再次来到鲁迅纪念馆。和前一天来此参加座谈交流不同,这次他们是专程来赴鲁迅家宴的。一道烤土豆刚从厨房端走不到一刻钟,助手就匆匆跑回厨房,笑着对谢师傅说:“小泰戈尔先生说咱们的烤土豆‘Very good’,翻译问我们还有没有,能不能再上一份?”
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发起的“大师对话”文化交流活动,继前年“鲁迅对话雨果”、去年“鲁迅对话托尔斯泰”,今年开启了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6月13日晚,泰戈尔后裔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先生、泰戈尔研究专家英德拉?纳特?乔杜里先生和夫人乌莎?乔杜里、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吉特?班纳吉先生以及印度文化部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出版部部长萨恩科密德拉?巴苏女士,来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6月14日一早,活动双方在绍兴鲁迅纪念馆首次会面。作为东道主的绍兴送上了一份礼物――一幅由画家刘春杰连夜绘制的鲁迅画像。“Wonderful!”画卷打开的一刹那,泰戈尔研究专家乔杜里先生忍不住连声赞叹。这幅画中除鲁迅头像外,还写有两句话,一句是鲁迅的“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另一句则是泰戈尔的“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这份礼物太好了,我们肯定好好收藏在泰戈尔纪念馆中。”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先生说,目光一直停留在画上欣赏。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曾三次来访中国,在当时掀起了一阵“泰戈尔热”。1924年,鲁迅先生参加了北大为泰戈尔举办的64岁生日庆祝大会,并观看了泰戈尔的话剧《齐德拉》,两位不同国度的文化巨人得以见面。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先生说,祖父鲁迅虽然早就开始关注泰戈尔,但当泰戈尔来到中国、被人们簇拥着的时候,鲁迅并没有去扮演“追星族”,而是默默地思考着泰戈尔作品的意义;当别人感受到泰戈尔的诗歌之美时,鲁迅却看到了内在的深刻。在鲁迅的观念里,当时的中国、越南、朝鲜都是无声的,没能发出民族真实的声音,而泰戈尔则是当时印度唯一发出民族真正呼声的人。
“今天,我们与大师对话,不仅是走进两位大师内心的尝试,同时也是对他们文化遗产在当下意义的一次思考。”绍兴文理学院教授陈浩先生表示,重温大师的精神并融入时代的文化中,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我想谈一谈两位大师著作、思想中对未来有哪些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先生认为,印度现在需要开阔的思维;他说,这需要让有共同信仰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特别是让邻近的人有机会进行人文接触。14日下午,在绍兴文理学院的“跨时空对话”学术报告会上,泰戈尔和鲁迅的后裔以及中印文化学者,以东方文化视野下鲁迅与泰戈尔的文化遗产为聚焦点,就后辈眼中的文豪形象、鲁迅与泰戈尔的当代遗产等话题进行对话交流。
15日下午,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举行的“大师对话――城市与民众”座谈会上,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班纳吉先生坚持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发言。他说,印度人十分喜欢中国的杂技、音乐和书法,而中国人喜欢印度的歌舞、电影。他认为,中印文化交流应该从政府和专家学者走向民间和年轻人;今天,印度的加尔各答每年有中国的杂技节,中印文化交流活动应该走进更多的城市。
当天现场,梵文博士巴苏女士身着一套黄蓝相间的传统服饰纱丽,伴着屋外轻打窗台的小雨,在座谈会现场清唱了一首和泰戈尔相关的歌谣,歌词大意是:“今天我的心情就和天上的云一样,我的思绪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我的思维就像山上的水一样漂流下来……”巴苏女士来自泰戈尔的家乡加尔各答,她曾用九年时间学习泰戈尔的歌剧。泰戈尔不仅是诗人,也是剧作家,并创作歌曲。巴苏女士说,孟加拉歌曲的神奇在于,人的每一种心情,无论是喜是悲,甚至没有感情,都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