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37系列如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波音73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过字词转换说明 汉漢▼▲ 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转换。转换内容: 简体:涵道比;繁體:旁通比;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涵道比 简体:噴氣;繁體:噴射;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噴氣 简体:窄体;繁體:單走道;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窄体 显示↓关闭↑字词转换说明 字词转换是中文维基的一项自动转换,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消除繁简、地区词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异,以达到阅读方便。字词转换包括全局转换和手动转换,本说明所使用的标题转换和全文转换技术,都属于手动转换。 如果您想对我们的字词转换系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者提交应用面更广的转换(中文维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软件),或者报告转换系统的错误,请前往Wikipedia:字词转换请求或候选发表您的意见。 波音 737 波音737 用途 民航运输 首航 1967年 4月9日 首次商业飞行 1968年 制造商 波音公司 尺寸(737-700) 长度 33.63 米 翼展 34.31 米 高度 11.13 米 重量(737-700) 空机 31,895 公斤 70,320 磅 最大起飞重量 67,585 公斤 149,000 磅 客运能力 最多 128(2级) 动力(737-700) 发动机 2 CFM CFM56-7 涡轮扇引擎 推力 213.5 千牛顿 48,000 磅力 性能(737-700) 巡航速度 马赫0.78 815 公里/小时 约 440 节 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一个短途客机系列,它是目前世界上民航机中生产寿命最长、交付量最多的系列,至今订单已达7,000架,当中5,009架已交付。737计划在1964年展开,到今天经历了三代的产品:737-100/-200最早期的型号,是用低涵道比的涡轮噴氣发动机;其后第二代的737-300/-400/-500确保了737成为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窄体民航客机系列,高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提高了经济性和降低了噪音水平;最新一代的737(也是正在生产中的系列)为737-NG(NG是“Next Generation”的缩写,意指“次世代”之意),机身从短到长分别是-600/-700/-800及-900型。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第一代737 2.1 737-100 2.2 737-200 3 第二代737 3.1 737-300 3.2 737-400 3.3 737-500 4 第三代737 4.1 737-600 4.2 737-700/737-700ER 4.3 737-800 4.4 737-900/737-900ER 5 BBJ 6 性能规格 7 意外 8 外部链接 9 参考文献 编辑] 历史 波音开发737的目的,是要填补波音客机系列中,短距离低容量客机的空缺。当波音于1964年开始开发737时,市场上已经有英国的BAC1-11与DC-9等短距离低容量客机,波音的开发明显地已经落后。为加速开发进度,波音尽可能使用波音707与波音727的技术;其中机身就是共通的。 然而好景不常,在其中一次静力测试中,一对机翼在承受到设计负荷的95%时突然断裂(国际规例要求机翼必须能承受最大载重量的1.5倍)。机翼于是需要再行设计,但这却为737带来了超卓的机翼设计,适合于短跑道升降与上佳的高空巡航能力。总括来说,737的设计进程较快,成本也较低,机身可以容纳一排6个座位;相比之下,1-11与DC-9一排座位只有5个。 [编辑] 第一代737 Aero Asia International的 737-200 Astraeus 737-300 英国航空的 737-400. 波兰航空 的737-500 北欧航空的737-600 西南航空的737-700 中华航空的B737-800 阿拉斯加航空的737-900停于机坪 印尼狮子航空的737-900ER 第一代的737,由于燃料消耗效能差,再加上高噪音水平(虽然大部份的第一代737已经加装了噪音消减套装于其所使用的普惠JT8D发动机,这是一种低旁通型涡轮风扇发动机),与及不断上升的维修成本,因此已经陆续退役。不过,仍然有相当多的737-200在支线航空公司,以及在发展中国家,担当重要的运输角色。虽然现在已经再没有737-100服务,但737的原型机(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有),则安放在西雅图的飞行博物馆展览。737自设计之初就已确立只需正副驾驶两人操作的驾驶舱规划方式,相比之下,之前的727采用的是三人编制的驾驶舱,除了两名驾驶外还需要有飞航工程师随航。 [编辑]

文档评论(0)

zzabc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